第二十二章 (第1/3页)
军屯薯与十二牌:炉温渐冷,忠魂伴薯
绍兴六年的春光照着鄂州的军屯田,老赵(岳家军伙夫,与老李同宗)正领着兵士给红薯苗培土,田垄里的蜜心薯藤蔓爬得整齐,新叶上的露珠映着晨光——这是去年老李从淮南送来的薯种,在军屯地里扎了根,长得比农户自家的还旺。
“赵大哥,岳将军又来巡田了!”兵士们笑着喊。岳飞穿着布袍走过来,手里捏着半块烤红薯,咬了一口道:“这薯种果然耐活,去年冬天下了霜,苗都没冻坏。”他身后的军需官捧着账簿,笑得眉眼舒展:“将军,军屯的红薯收了三万斛,加上腌菜和糙米,够全军吃半年了,不用再靠朝廷调拨粮饷。”
这话正说到岳飞心坎里。自从老李带着焦红薯皮和薯种来见他,说“太祖用红薯暖民心,将军用红薯稳军心”,他就下令在湖广、淮西的军屯全种上蜜心薯。如今不仅兵士们饭里有了薯块,还能把多余的红薯干分给周边百姓,百姓们又自发组成“保粮社”,帮军队运输粮草,倒比朝廷的转运使还靠谱。
“李伯还好吗?”岳飞擦了擦手上的薯泥问。老赵往炉里添了块炭,炉上正烤着新挖的红薯:“李伯去了临安,说要给陛下送今年的新薯。他还说,要是将军北伐,他就带着薯种去中原,在汴梁的老田上重种。”
岳飞望着北方,把焦红薯皮(老李所赠,与太祖传下的那块纹路相似)揣进怀里:“等收复了燕云,我亲自去汴梁种薯。”
可临安的风向早已变了。老李捧着烤红薯进宫时,赵构正对着秦桧递来的议和条款发呆,案上的“月桩钱”账目堆得老高——为了筹备给金国的岁币,州县又在巧立名目征税,连农户的红薯都要加征“薯苗钱”。
“陛下,鄂州军屯的红薯丰收了,岳将军说能省三成军粮!”老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