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剑啸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十五章 (第1/3页)

    檄文热与首级寒:薯粮饲寇,函首求和

    开禧二年的春风,先吹暖了临安的岳飞庙,再吹绿了两淮的薯田。老赵的儿子小赵蹲在田埂上,把最后一把耐寒薯苗插进土里,指尖蹭到的泥土还带着湿气——这是爷爷那辈从鄂州军屯传下来的种,经浙西的雪、淮南的霜,早已扎下深根。田边的木牌上,“岳家薯”三个字被雨水泡得发暗,却在新贴的朝廷榜文旁格外醒目:追封岳飞为鄂王,削秦桧王爵改谥“谬丑”,伐金檄文昭告天下。

    “爹,韩相公要北伐了!城里都在传檄文,说‘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小赵捧着刚挖的红薯跑过来,薯泥沾在脸上,眼里亮得像燃着炭火。老赵正往炉里添炭,炉上烤着的蜜心薯滋滋冒油,他摸出怀里的焦红薯皮——那是岳飞刻过“民心”二字的旧物,边缘已被几代人的体温磨得光滑,“当年你爷爷盼北伐,如今轮到咱们了。只是这朝廷的事,怕没檄文里说得那么透亮。”

    这话没说错。韩侂胄主持的北伐,本就裹着权臣的私心。庆元党禁里打压异己的积怨未消,他便想借“恢复中原”的旗号巩固权势,既没听辛弃疾“备成而后动”的劝诫,也不顾叶适“至险至危”的警告,仓促间任命了一群庸将,连四川宣抚副使都交给了心怀异志的吴曦——那位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早暗通金国图谋割据 。

    可民间的热情已被点燃。两淮的农户们扛着锄头到军屯报到,把最好的红薯干装成袋送往前线,说要“让兵士们啃着岳家薯打回老家”。小赵也跟着送粮队去了泗州,回来时满脸兴奋:“郭将军的军队收复泗州了!兵士们说,红薯干比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