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袋 (第2/3页)
,而这个世界的规则,已然被一个无法修炼的“凡人”,撬开了一道微不可察,却深不见底的裂缝。
(第八章 完)
第九章将聚焦于外门小比的临近,以及陈凡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开始他更深入的“规则实验”。
第九章 外门小比的硝烟
时光流逝,秋意渐浓。青云宗外门的气氛,随着“外门小比”的临近,逐渐变得紧张而热烈起来。
外门小比,是青云宗针对所有外门弟子和近期突破至炼气期的杂役举办的一次重要考核。旨在检验弟子们的修炼成果,选拔有潜力者给予奖励,甚至有机会被内门师长看中,鱼跃龙门。对于赵虎这样的底层外门弟子,以及刚刚突破的小石头而言,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
宗门广场上,已经搭起了数座高大的擂台,符文闪烁,有执事弟子开始布置防护阵法。关于小比的规则、奖励的讨论,成了外门最热门的话题。丹药、灵石、甚至低阶法器的奖励,刺激着每一个渴望提升的弟子。
小石头既兴奋又忐忑。他如今已是炼气一层,有资格报名参加最低级别的考核。若能取得名次,哪怕只是最末等,也能获得一些修炼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摆脱最低等杂役的身份,成为正式的外门弟子。
“陈凡哥,我……我想报名参加小比。”小石头找到正在默默劈柴的陈凡,语气带着紧张和期待。他知道,自己能突破,全靠陈凡。这次小比,他希望能有所表现,不辜负陈凡的期望,也为自己争一口气。
陈凡停下手中的活计,看了小石头一眼。在他的“洞察”下,小石头体内的那缕真气虽然微弱,但运行路线经过他的优化,比同阶弟子要凝练和顺畅不少。但毕竟根基太浅,实战经验几乎为零。
“可以。”陈凡点了点头,“你的优势在于真气凝练,回气速度稍快。劣势是手段单一,缺乏实战经验。小比之中,切忌硬拼,以游斗和消耗为主。我传你的‘轻身术’优化法门,练得如何了?”
“已经熟练多了!”小石头连忙道,“感觉比宗门传授的标准法门,要省力不少,转向也更灵活!”
“嗯。”陈凡不再多言,继续劈柴。他对小比的胜负本身并不太在意,但这却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机会。他可以近距离观察大量低阶修士的功法运行、法术施展、战斗方式,收集海量的“数据”,进一步完善他对这个修炼体系的“逆向工程”。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酝酿着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外门小比,鱼龙混杂,能量波动频繁,正是进行某些“实验”的绝佳掩护。
夜幕降临,陈凡没有继续改进“蚀刻”,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赵虎的那个储物袋,以及里面那几瓶低劣的“聚气丹”和“回春散”上。
丹药,是这个修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陈凡无法服用,其中的灵气和丹毒对他而言都是负担。不过,他看待丹药的角度,与修士截然不同。
他将一颗聚气丹放在鼻尖轻轻嗅了嗅,又用指甲刮下少许粉末,舌尖微尝(极其谨慎地控制量),大脑飞速分析着成分和反应过程。
“主料:凝气草、三叶花……辅料:赤晶粉……炼制手法粗糙,火候控制不均,导致有效成分‘凝气素’提取不足,杂质‘火毒’残留过高……服用后,灵力增长效率低下,且需耗费额外功力化解丹毒,长期服用,经脉受损……”
片刻之间,这颗被低阶弟子视若珍宝的丹药,已被他剖析得七七八八。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能否利用自己对物质本质的理解,提纯这些丹药?或者,绕过炼丹过程,直接合成其有效成分?
这个想法极具诱惑力。如果他能够批量生产高纯度的“修炼辅助剂”,哪怕自己不能用,也能迅速积累起惊人的资源和影响力。
他立刻开始动手。没有丹炉,没有真火,他只能用最基础的物理化学方法。他找来几个干净的瓦罐,将一颗聚气丹小心碾碎,溶于蒸馏水中,然后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反复的萃取、沉淀、过滤、结晶。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和需要耐心的过程。温度的控制必须精确到度,时间必须拿捏到秒。稍有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或者得到毫无用处的残渣。
连续几个夜晚,陈凡的小屋里都弥漫着各种药草和化学试剂(他用一些矿物自行配置的)的古怪气味。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瓦罐炸裂了好几个,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丹药成分的反应机理了解更深。
终于,在消耗了赵虎储物袋里大半聚气丹后,他在一个瓦罐底部,得到了一小撮比盐粒还要细小的、呈现晶莹剔透淡蓝色的结晶。
这结晶没有任何灵气波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陈凡知道,这就是聚气丹中最核心的有效成分——“凝气素”的高纯度结晶!去除了所有的杂质和丹毒!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点结晶收集起来,分量极少,恐怕连一颗标准聚气丹十分之一的药力都不到。但它的纯度,是原丹的百倍以上!而且,毫无副作用!
“成功了……虽然效率低得令人发指,但证明了可行性。”陈凡看着那点微小的结晶,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不仅仅是提纯了一颗丹药,更是证明了他可以用科学的手段,介入甚至超越这个世界的传统炼丹术!
他将这点珍贵的结晶小心收好。现在还不是使用它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样本”和更高效的“生产工艺”来验证其效果和安全性。
外门小比,近在眼前。广场上的擂台已然完工,空气中弥漫着躁动与期待。
陈凡依旧每日完成着杂役的工作,看似与这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但没有人知道,这个无法修炼的杂役,正在暗中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大网。他不仅要在小比中观察、学习,更计划趁着能量波动混乱之际,进行一项危险的实验——尝试用他改进的“蚀刻”装置,微弱地干扰某个擂台防护阵法的局部运行,观察其反应,从而窃取更高级的阵法“代码”!
风暴的中心,往往是平静的。而陈凡,正平静地走向这场属于他的、无人知晓的战场。
(第九章 完)
第十章将聚焦于外门小比正式开始,以及陈凡在擂台边的“观察”与“实验”。
第十章 擂台下的“观测者”
青云宗外门小比,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序幕。
宗门广场人声鼎沸,数座擂台周围挤满了观战的外门弟子和杂役。负责裁判的内门弟子和执事端坐高台,气息沉稳。空气中灵气波动紊乱,各种低阶法术的光效不时在擂台上炸开,引来阵阵喝彩或惊呼。
小石头参加了最低级别的“炼气初期组”比试。他运气不错,第一轮的对手是一个刚突破不久、根基同样浅薄的弟子。小石头谨记陈凡的告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优化后的“轻身术”发挥到极致,在擂台上不断游走,躲避着对手略显笨拙的火球术和风刃术。
陈凡没有像其他杂役一样挤在人群前方,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靠近一座擂台边缘的阵法基柱附近。他看似随意地靠着一根石柱,目光平静地扫视着各个擂台,仿佛只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然而,在他的“洞察”视野中,整个世界已然不同。
擂台上修士的每一个动作,体内灵力的运转轨迹,法术成型时能量的聚集与结构,甚至防护阵法因承受攻击而产生的能量涟漪和符文闪烁……所有这些,都化为了汹涌的数据流,被他那堪比超算的大脑疯狂摄取、解析、建模。
“目标甲,炼气三层,主修《厚土诀》。灵力运行至‘承山穴’时有明显迟滞,下盘是弱点。施展‘石肤术’时,腰部左侧能量覆盖薄弱,存在约零点五息空档。”
“目标乙,炼气二层,火球术凝聚速度偏慢,灵力输出不稳定,第三波攻击后气息会下降两成。”
“丙号擂台防护阵,西北角节点能量负荷过大,受到连续冰锥术冲击时,符文‘艮’字部会出现周期性闪烁,防御强度下降约百分之七……”
他就像一台最高效的扫描仪,将低阶修士的功法缺陷、战斗习惯、以及宗门基础阵法的运行漏洞,看得一清二楚。这些在普通弟子眼中需要多年实战才能积累的经验,对他而言,不过是片刻观察便可得到的结论。
他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这座擂台的防护阵法上。这座阵法由内门执事布置,结构远比赵虎储物袋的禁制复杂得多,能量层级也更高。正常情况下,他根本无法窥探其核心。
但此刻,擂台上的战斗正酣。两名炼气四层的弟子斗得难分难解,法术对轰,剑气纵横,不断冲击着防护光罩,引得光罩上涟漪阵阵,符文明灭不定。
“就是现在。”陈凡眼中精光一闪。他垂在身侧的右手,看似无意地轻轻按在了身后冰冷的阵法基柱上。在他的袖子里,一个经过特殊改装的、仅有核桃大小的“微型蚀刻器”正紧贴着他的掌心。这个微型装置的核心,是一块被他用物理方法预先激发了一半能量、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的下品灵石碎片。
他无法主动向阵法注入能量或神识去探测,那会立刻触发警报。但他可以做一个更隐蔽的“动作”——在阵法因外部攻击而剧烈波动、自身稳定性下降的某个瞬间,用微型蚀刻器向基柱内部一个非核心的辅助能量回路,注入一个极其微弱、频率却高度特异的“干扰脉冲”!
这个脉冲没有任何攻击性,能量强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混杂在擂台战斗产生的巨大能量噪音中,几乎不可能被察觉。它的作用,也并非破坏阵法,而是像一颗投入水面的小石子,激起一丝微澜,然后通过观察这丝微澜的扩散和衰减模式,来反推阵法的内部结构和能量流动规律!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和大胆的尝试,需要对时机、力度、频率有着近乎完美的掌控。
擂台上,一名弟子使出了压箱底的绝招,一道耀眼的剑光狠狠劈在防护光罩的同一位置!光罩剧烈震荡,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
就是这一刻!
陈凡的指尖微不可察地轻轻一颤。袖中的微型蚀刻器无声地激发,那道预设的干扰脉冲,如同幽灵般渗入了阵法基柱。
在陈凡的“洞察”视野中,他“看”到那道微弱的脉冲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阵法复杂的能量回路中激起了一连串极其细微、却规律清晰的“涟漪”。这些涟漪沿着特定的路径扩散、反射、衰减,将阵法内部一部分非核心的“拓扑结构”和“能量阻抗分布”,清晰地暴露在他的感知中!
“成功了!”饶是以陈凡的冷静,心中也忍不住泛起一丝波澜。虽然只窥探到了阵法微不足道的一角,但管中窥豹,结合他之前对基础符文的理解,足以让他对这个防护阵法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甚至找到了几处可以利用的、非破坏性的“后门”!
他迅速将感知到的数据流记录、分析、储存。这次冒险的收获,远超预期!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阵欢呼。陈凡抬眼望去,只见小石头那个擂台上,他的对手因为久攻不下,心浮气躁,灵力消耗过大,一个不慎被小石头抓住破绽,用一记简单的“冲撞术”推出了擂台范围。
小石头,赢了第一轮!
他站在擂台上,气喘吁吁,脸上却洋溢着激动和兴奋的光芒,下意识地朝着陈凡所在的方向望来。
陈凡对他微微颔首,算是鼓励。
小石头的胜利,在众多比试中并不起眼,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尤其是看台之上,那位当初察觉到小石头突破波动的外门执事,微微挑了挑眉。
“哦?那个叫石头的杂役,竟然赢了?他的身法……似乎有些特别,不像标准的轻身术。”执事低声自语,但并未太过在意,毕竟只是炼气一层的小胜。
陈凡收回目光,继续他的“观测”。他的实验已经完成,接下来是纯粹的“数据采集”时间。他像一个隐藏在阴影中的学者,冷静地记录着这个修仙世界的“基础物理现象”和“生物体(修士)能量运用样本”。
外门小比的喧嚣与热血,似乎与他无关。他关心的,不是谁的胜利,而是构成这些胜利背后的……规则。
而规则,是可以被理解,甚至被修改的。
就在小比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广场边缘的天空极高处,一朵看似寻常的白云之后,一道模糊的虚影悄然浮现。那虚影的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下方喧闹的广场,在某个靠墙而立的平凡杂役身上,停留了那么一瞬。
虚影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咦。
“怪哉……方才似乎有一丝极其隐晦的规则扰动,并非灵力,亦非法则之力……源自何处?罢了,太过微弱,或许是哪个弟子功法特异引起的涟漪……”
虚影并未深究,缓缓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陈凡若有所觉,抬头望了望那片空无一物的天空,眉头微蹙,随即又缓缓舒展。
“错觉么……还是……”他心中暗忖,但表面依旧不动声色。
狩猎者,亦可能成为猎物。在他窥探这个世界规则的同时,是否也有目光,早已投向了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
小比仍在继续,而水下的暗流,已开始悄然涌动。
(第十章 完)
第十一章将聚焦于小石头在小比中的意外遭遇,以及陈凡被迫进行的第一次公开“干预”。
第十一章 规则内的“意外”
小石头凭借稳健(或者说滑溜)的打法,竟又侥幸赢下了一轮,进入了炼气初期组的十六强。这成绩对于一个新晋的杂役弟子而言,已是相当亮眼,甚至引起了几位外门执事稍多的关注。
然而,好运似乎用尽了。在争夺八强的对阵名单公布时,小石头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的对手,是赵虎的跟班之一,名叫孙淼,炼气三层巅峰,在外门弟子中颇有些凶名,以手段狠辣著称。更不妙的是,孙淼是水属性灵根,擅使一种名为“缠绕水缚”的低阶法术,恰好克制小石头这种依靠速度周旋的类型。
“完了……陈凡哥,是孙淼……”小石头找到陈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