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淮南搞了个大新闻 (第2/3页)
”
麋威想了想,道:
“江东扼天险而守,只要不疏于防范,足以割据数十年。”
“于我等而言,吴国君臣疏于武备不见得是坏事。”
“只是如今魏国的精锐还盘踞在淮南,若江东被其所得,兼有江淮,今后不利于我。”
分析到这,麋威决定先行往颍、汝走一趟。
一来,洛阳一定,颍汝便也都要陆续纳归治下。
正好这两年他在方城的旧部有所进取,已经收复了不少城池,让他这个豫州刺史不再是空头司令。
二来,作为豫州刺史,在州内行郡理所当然,不至于过度惊扰到江东的君臣。
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若最终证明诸葛恪是杞人忧天,那麋威正好顺势在豫州文煎武炒,收拾人心,以彻底稳固河洛,为将来的河北大战作好必要准备。
于是在打点完洛阳诸事后,麋威便辞别关张,自行率部南下汝水一线。
……
汉建兴四年春,魏太和三年。
淮南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件。
其带来的震动性,较之数月前汉军收复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洛阳的易主是早有预期的。
但这次会盟是大部分人始料未及的。
具体来说,就是吴王孙登,尚书令兼扬州刺史吕范,交州刺史吕岱之子吕凯,魏下邳侯曹植,骠骑将军曹洪,后将军朱灵,扬州刺史臧霸,豫州刺史王凌,前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贾充,一同齐聚广陵郡历阳山下,歃血为盟。
抛开明显是来凑数的吕范、吕凯、曹植、贾充等人。
这事本质上就是江东孙氏政权与淮南的曹魏大将们的抱团结盟。
盟约的内容也相当耐人寻味。
既非针对大汉,也非针对大魏。
而是各方共同约定,不管将来汉魏之间谁能最终获得神器,盟约各方都要共同进退,一起封王。
要么都是大汉的王爵,要么都是大魏的王爵。
毫无疑问,这种独走式的结盟,对于两方的君主来说,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背叛。
因为长安、邺城的高层虽然通过各自的渠道,事前有所了解。
但毕竟只是小道消息,没有正式的请示——当然也不可能拿这种事往上请示——所以这肯定是缺少程序正义的。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