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原乐 (第2/3页)
键,作为老师只能启示,而不能指导。”
“您应该听说过这句名言——【施法是一门艺术】?”
“好像有印象。”西伦说道。
“这是另一位划时代的大法师说过的,他第一次把阿纳托利大法师晦涩的描述变成了一种更加说人话的表达。”
“例如阿纳托利大法师说‘灵触及王冠之流,遂有光自内而生,心便自第七天球坠落’,他就说‘施法就像你写作时的灵光一闪,于是世界便呈现在你的手边’。”
“每个人的施法方式都不一样,就像每个画家进入状态的方式也都各不相同,至少对我而言,施法意味着在我即将说出咒语的那一瞬,整个人都要陷入迷茫、几近昏睡、失去意识的状态,我体验到了完满的快乐和幸福,在那现实和梦境迷幻的分界点,我的嘴唇执行了我入迷前最后的命令。”
“所以说,施法是一门艺术——艺术家创造的作品,而我们创造的是魔法。”
“因此施法算是一种运气和天赋,你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灵光一闪,可以进入那种状态,旧派的学者们甚至非常反对学校,认为真正的法师就应该在热烈的生活中获得启示。”
“当然——实际情况是学徒们普遍通过酗酒、催眠、暴力、性、濒死体验来寻求那种灵感,导致七塔同盟的治安一度非常差劲,几乎成了黑产窝点。”
萨曼莎斜着眼说出这段话,西伦听得不由得汗颜。
不过这段对施法的描述倒是让他想起了许多事情。
弗洛伊德-拉康及其弟子曾逐步构建起一个重要的理论,那就是【原乐】、【快乐】和【享乐】。
其中【快乐】代表着最基础的、轻度且适量的愉悦。
【享乐】则是某种带有痛苦的“超限快感”,例如跑马拉松者跑过终点的那种无法言喻的欣快感、信徒在宗教中消解自身的神秘狂喜、超限的性、禁忌的爱恋、面对死亡,甚至熬夜刷视频的时候虽然很困很痛苦但莫名其妙就想继续刷也算,属于强迫重复。
【原乐】则是不可触碰的,仅存在于婴儿无意识状态中的、完满的快乐,原初的满足。放到东方思想里可以用“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来类比,是一种先验的完美状态。
当人们第一次有了意识、被迫进入符号秩序的领域时,就开始和【原乐】分离,在往后的人生里,人会不断地试图接近原乐。
例如“我只要和她在一起人生就圆满了”“我如果能做到那件事我就会幸福”“我如果成为世界首富那我肯定会无比幸福”,这种对“完满的幸福和喜乐”的幻想,就是对原乐的追寻。
人试图追寻一种难以言喻的、无法表达的、只能被个人体验到的幸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