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诸神黄昏的阴影 - 理性的困境  洪流:华夏的史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诸神黄昏的阴影 - 理性的困境 (第2/3页)

的星光,开始……熄灭。

    不是被星云或天体遮挡,不是恒星自身演化到了末期的爆发或坍缩,而是一种更根本的、更令人心底发寒的消失方式——仿佛它们“存在”过的事实,其亿万年来跨越时空传递的光芒,正在被一种无形的、作用于时间维度本身的力量,从“现在”与“未来”的认知中,硬生生地抹除。一片绝对的、连最微弱的量子涨落都仿佛被彻底冻结的“无”,一种超越了“黑暗”概念的“终极虚无”,如同滴入清水中的浓稠墨汁,以一种违反已知物理定律的、近乎瞬间的方式,无声无息却又无比坚定地急速扩张开来。

    这景象,比任何狰狞的怪兽或毁天灭地的能量洪流,都更加令人恐惧。它展示的不是毁灭,而是“未曾存在”。

    紧接着,一种认知,不是声音,不是图像,不携带任何情绪色彩,如同宇宙诞生之初就已存在、冰冷到极致的背景辐射,无视了昆仑所有已知的物理、能量乃至初步构建的概念防御屏障,直接、精准地烙印在基地内每一个具备高级智慧的生命体意识最深处:

    “万物皆有定数,众生终归寂灭。”

    “纵是神王,手握雷霆,俯瞰众生,亦难逃那早已写定的、诸神黄昏的宿命。”

    “一切文明的辉煌,一切个体的爱恨情仇,一切智慧的闪光,一切不屈的抗争……皆为时间长河中微不足道的涟漪,终将平息,终归虚妄。”

    “此乃,诸神之黄昏,亦是万物之终末。非是惩罚,乃是规律。接受这既定的命运吧,在这永恒的寂静到来之前,享有最后片刻的……安宁。”

    它没有试图说服,没有试图诱惑,它只是在用一种近乎于“道”的平静口吻,陈述一个仿佛亘古以来就已镌刻在宇宙基石之上的、冰冷而绝对的事实。

    “嗡——”

    陈远感到大脑一阵剧烈的眩晕,并非源于外部的精神冲击,而是源自一种……来自自身理性深处的、可怕的认同感!作为一名站在人类科学前沿的顶尖学者,他比这房间里的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宇宙那冷酷无情的一面。热力学第二定律,那熵增原理所指向的、宇宙最终热寂的、在现有物理框架下无可辩驳的科学预言,此刻与这“诸神黄昏”所宣扬的宿命论,产生了致命而直接的共鸣!

    他赖以生存、构建了整个世界观、并引以为傲的科学理性,在这一刻,非但没有成为抵御攻击的盾牌,反而变成了敌人插入他自己内心的、最锋利也最精准的一把匕首!

    “如果……如果宇宙的终极归宿,注定是那一切有序尽皆瓦解、所有温度归于平均、再无任何生命与思维能够存在的热寂状态……那么,人类文明这数千年来的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所有的奋斗与牺牲,所有的爱与恨,所有的艺术创造与哲学思考,所有的欢笑与泪水……这一切的一切,其最终的意义,究竟何在?”

    一个冰冷彻骨的声音,仿佛是他自己的思维,却又带着一丝陌生的、绝望的腔调,在他心底最深处响起。这是他作为科学家,在理性探索道路上早已窥见,却一直刻意压抑、不愿去正面面对的终极问题。

    “个体的奋斗,哪怕辉煌如帝皇,深刻如先哲,在动辄百亿年的宇宙尺度面前,又算得了什么?不过刹那微光。连孕育了我们的恒星都将走向死亡,庞大的星系也会在难以想象的时间后分崩离析……我们这偶然诞生、短暂如萤火般的文明,在这宏大到令人绝望的物理规律面前,究竟能改变什么?又能留下什么?”

    奥丁那“诸神黄昏”的预言,在此刻看来,似乎并非全然是神话的虚构,它更像是一种隐喻,一种将科学所揭示的、冷酷的宇宙终极图景,以神话叙事的形式,提前、并且以更具冲击力和绝望感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试图调动“道理反应堆”进行分析,寻求逻辑上的反击策略。然而,升级后的模型在接收到这庞大、纯粹且蕴含着部分“物理真实”的“宿命”信息流时,运算核心立刻发出了刺耳的过载警报。屏幕上的数据流变得混乱不堪,系统虽然勉强识别出了“高维必然性”、“宏观终结导向”、“逻辑无力回天”等特征标签,但在调用道理图谱进行匹配和策略推荐时,数据库里那些关于“变易”、“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道理灵纹,在这基于部分宇宙规律的、宏大的“终结论”面前,其推演出的逻辑链条显得如此……脆弱和苍白,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根本性的反驳力量。

    “不……不能这样想……一定有哪里不对……”陈远用力地、几乎要将指甲掐入掌心地攥紧了拳头,试图用生理上的痛感驱散那如同宇宙深寒般在他思维中蔓延开来的绝望感。但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理性思维仿佛陷入了一个光滑而冰冷的陷阱,越是试图用逻辑去挣扎、去反驳,就越是陷入对方那基于部分“科学事实”构建的绝望叙事之中。他看到中央星图上,那片代表“终结”的、不断扩张的“虚无”领域,正在以一种看似缓慢、实则因其规模而显得无可阻挡的姿态吞噬着一切,连之前“天堂”残留的那些破碎光斑,在接触到这片“虚无”的边缘时,都无声无息地湮灭,没有激起半点能量的涟漪,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

    这种源自“认知”和“规律”的“无力感”,比之前“天堂”带来的“存在窒息感”更加可怕,更加彻底。窒息感激发的是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