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饵与钩  曹贼,还我大汉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十二章 饵与钩 (第2/3页)

一面旗帜!”

    最后,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目光灼灼地看着钱通:“其三,图利!你以为平价盐就不赚钱了?你大错特错!许都有多少权贵?一千户?一万户?可许都有多少百姓?十万户?二十万户?雪盐虽贵,市场终究有限。而青盐价廉,薄利多销,其利之大,日积月累,未必会比雪盐少!更重要的是,通过青盐,我们的销售网络,将从上层的点,扩展到整个许都的面!我们将拥有最广泛的渠道,最灵通的消息。这背后隐藏的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皇后娘娘这一手,看似散财,实则是在筑基啊!”

    崔申一番话说得是口干舌燥,酣畅淋漓。

    钱通听得目瞪口呆。他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他的精明,局限在“一买一卖,一进一出”的差价里。而被崔申这么一点拨,他瞬间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得多的商业版图。

    是啊,把盐卖给全城的人,哪怕每人只赚一个铜板,那也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款!而且,还能赚一个天大的好名声,让曹操都无从下手!

    “高!实在是高!”钱通一拍大腿,脸上的肉痛瞬间变成了狂热,“皇后娘娘……不,是活财神啊!我懂了!我全懂了!这生意,能做!不仅能做,还能做大!崔先生,你放心,图纸给我,不出三日,我保证让第一批‘青盐’摆上咱们的货架!定价,就比官盐贵一成!咱们就当交个朋友!”

    伏完看着士气被重新点燃的二人,欣慰地点了点头。女儿的这步棋,不仅化解了外部的危机,更凝聚了内部的人心。崔申的理想主义得到了满足,钱通的商人本性得到了指引。这个铁三角,经过这次危机,反而变得更加稳固了。

    ***

    三日后,许都城内,再次因“汉兴商社”而轰动。

    与上次不同,这次的震动,是从底层开始的。

    “听说了吗?汉兴商社又出新盐了!叫‘青盐’!”

    “嗨,那起码也得几十金一罐吧?跟咱们有啥关系。”

    “没关系?关系大了!人家那青盐,一大袋,只比官府卖的黑盐贵十个钱!我今儿一早抢了一袋,那盐,虽然没雪盐那么白,但也干净得很,一点苦味都没有!做的饼子,比以前香多了!”

    “真的假的?只贵十个钱?那伏国丈是善心大发了?”

    “谁说不是呢!都说国丈大人心善,见不得咱们吃苦盐。这下好了,以后咱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流言,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许都的每一个角落。汉兴商社旗下的几家米行布庄门口,再次排起了长龙。但这一次,排队的不再是豪门管家,而是一个个衣着朴素的平民百姓。他们脸上带着期待与欣喜,紧紧攥着手中的铜钱,等待着那能给生活带来一丝甜头的“青盐”。

    大量的青盐被卖出,换回来的,是成千上万枚沾着尘土与汗水的铜钱。这些钱,单个来看微不足道,但汇聚起来,却是一股同样不可小觑的洪流。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这些铜钱流入汉兴商社账房的,是无数百姓最朴素的感激与赞誉。

    “伏国丈真是活菩萨!”

    “汉兴商社,才是咱们老百姓的商社!”

    “以后买米买布,都去他家!信得过!”

    “汉兴”这个名字,在短短几日内,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而成了一个带着温度与善意的民生符号。

    丞相府,书房。

    曹操听着属下关于“青盐”之事的汇报,一张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那杯刚沏好的茶水四溅:“好一个‘以退为进,藏富于民’!好一个伏寿!她这是在给孤出难题啊!”

    他怎么应对?查封汉兴商社?罪名呢?“售卖优质平价食盐,扰乱市场秩序”?这话说出去,他曹操就会成为天下士人与百姓的笑柄!不查封?任由她发展?那他眼睁睁看着“汉兴”这面旗帜,在许都,在他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收拢人心,壮大声势?那面旗帜上写的,可是他最忌惮的两个字!

    他感觉自己就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