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定位 (第1/3页)
暮色渐沉时,商行后院的书房亮起烛火,将四人的身影映在窗纸上。赵玉琸将一张写满字迹的宣纸铺在桌案上,娄昭阳、柳柳与陈为围坐两侧。宣纸上锦绣庄的账目与京城布料市场的分析图。烛光照在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与标记格外清晰。
“锦绣庄的账目我看了,”赵玉琸指尖点在宣纸上,“皇室与官员订单占比九成,虽然销售总额高但是量少;民间市场只占一成,且多是些老主顾的零散订单。周自安要的是销售额提升四成,若只盯着原有客户,根本做不到——咱们得跳出‘卖布’的死局。”
陈为眉头微蹙,带着不解开口:“爷,可锦绣庄的根基在上层市场,民间百姓买不起他们的高价布料。要是贸然降价,不是又会砸了‘专供’的招牌,使得贵客流失吗?”
娄昭阳拿起算盘,指尖快速拨动算珠,缓缓开口:“陈为的顾虑有道理,但我们可以分客户施策。我算过锦绣庄去年的账目,皇室订单占比六成,官员及富商订单占三成,普通百姓仅占一成。若能将官员富商订单提升两成,民间市场提升一成,再优化皇室订单的附加价值,四成的增长目标并非不可实现。”
“所以不能降价,也不能只卖布料。”赵玉琸抬眸,目光锐利,“咱们要卖的是身份、故事、机遇和未来。”
“把布料从商品变为文化与精神的载体。”说着,赵玉琸提笔沾墨,在宣纸上预留的标题处,一笔一划写下“布以载道,衣藏乾坤”。
柳柳眼睛一亮,身子前倾:“公子是说,像说书先生那样,给布料编个好听的故事?可都城里其他的布庄也有这么做的,比如‘状元红绸’,说是沾了文气,也没见多火。”
“那是故事没讲到点子上。”娄昭阳接过话头,指尖在算盘上快速演算,“普通故事只能哄一时,咱们要做的,是把故事和客户的‘刚需’绑在一起。士绅贵族缺的不是布,是身份象征;文人雅士缺的不是衣,是精神共鸣;普通百姓缺的不是衣料,是实惠与盼头。得按人群拆分开来,针对性地做营销。”
赵玉琸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