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十六章: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 (第1/3页)

    1937年一月十二日,农历冬月三十,距离迎来1937年的春节,还有整整三十天。

    眼看着就是陈常在来到这个新世界,要过的第二个春节了。

    在忙碌了一个多月之后。

    一阵阵隆隆的巨响,给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送上了第一个新年祝福。

    当这座身高三米二。

    地梁长、宽达三米五,重量接近三十吨。

    顶梁长宽达三米,重达近二十吨。

    而中间滑梁重达十五吨的庞然巨物。

    开始施展它澎湃的力量时。

    整个大型车间的地面都在一阵阵的颤抖。

    这台五百吨的锻压机,陈常在之所以设计成敦实厚重的样子。

    而不是像后世那样高个细挑的样子。

    主要是限于现在的材料刚性,和地基的水泥强度,无法满足五百吨锻压机工作时那强大的压力。

    所以他不敢把宽高比设计的低于一。

    如果高度超过了底座的长宽度。

    那么宽高比将会低于一。

    如果达到零点八,那么对于现在陈常在所使用的材料来说,将会出现巨大的风险。

    所以他采用了,相对于一百五十吨的锻压机,高度小幅度抬高。

    底座加宽加长,增加了承压面积。

    让宽高比接近一点一。

    加粗了四根承重柱。

    为了保证压力,加粗了液压缸。

    通过了一系列的妥协和改进。

    这台敦实稳重的五百吨锻压机,终于向世人展现出来了它的力量。

    陈常在很少打没有把握的仗。

    因为他后世工作的关系,他做事总是求全、求稳。

    能不冒险的事情就绝对不冒险。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做好万全的准备。

    虽然也会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但是能多做准备,总是会少犯错误的。

    就在张师傅告诉他,这台五百吨级锻压机的横梁成功之前。

    他就已经为了未来的武器发展步骤,开始做准备了。

    就像是他和新枪一起送去总部的那三份,对未来武器和战争形式发展的报告一样。

    他必须要对自己最急迫想要得到的武器,进行前期准备。

    比如他现在手中拿着的一根枪钢棒。

    这就是他的准备之一。

    在高射机枪和高射炮之间。

    显然是高射机枪更简单一些。

    不管是从材料还是从制造工艺上来说,都是这样。

    尤其是材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