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一跤摔出来的辉钼矿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十七章:一跤摔出来的辉钼矿 (第1/3页)

    “牛叔,都跟您说了,这大雪地的,您就不用跟着我们出来了。

    您在营地里还暖和一些。”

    一组由二十人组成的小队,正在雪后的大青山中跋涉。

    刚才说话的是一个年轻人。

    他是陈常在的学生陈成山,主攻的是金属冶炼和锻压铸造。

    当初第一台锻压机的成功,就有他的功劳。

    这一年多来,陈成山除了跟陈常在学习之外,他还跟着主管冶炼铸造锻压的张师傅学习。

    张师傅对他也是倾囊相授。

    而想学好冶炼铸造,那就不只是会烧炉子,能烧出来铁水就行的。

    这里面的道道多了去了。

    后世的冶炼归属“冶金工程”这个学科。

    除了基础的高数物理化学之外,它核心的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传输原理。

    这每一科,都有着它需要人用一辈子去研究的学问。

    而冶金学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你得能够分辨矿石。

    你至少不能把黄铁矿石当黄铜矿石去冶炼。

    所以学冶金的学生,你还得了解地质学和矿物学。

    而这里面,陈常在在教授陈成山他们时,主要是以理论为主,经验为辅。

    而张师傅和那些冶炼铸造的师傅们,在教授这些学生时,则完全是以经验为主。

    因为他们的理论知识确实不多。

    但他们从他自己师傅手中学到的经验传承,和自己一辈子搞冶炼铸造时得到的经验,才是最大的财富。

    所谓的理论,都不过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在通过人类自己的理解,然后建立起来了一个,相对可以连贯经验,并相对可以通用,还能算是说得通的,背后规律的总结罢了。

    但是,如果理论不能和实际相联系。

    那么它就会越来越虚,慢慢的就变成了假理论。

    实际如果不能和理论相结合,那么实际经验就无法成为体系,始终是以破碎状态存在了。

    所以,如果想要向前走,向前发展,理论和实际都是缺一不可的。

    而陈成山他们这一队人,就是来大青山铜矿区进行实地考察。

    并探寻大青山中,队伍实际控制区内的矿产情况来的。

    在金属矿产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山区金属矿藏多,而平原少。

    虽然现在大青山中大雪没膝,但这对于从雪山草地中走出来的战士们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他们的老师对于稀有金属的渴求到了什么程度,他们这些作为学生的最为清楚。

    虽然在年龄上来说,陈常在比他的这些学生们,绝大多数人的年龄都小。

    但是对于陈常在,学生们,是真的从内心中尊重他们这个小老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