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电饭煲与红法典 (第2/3页)
雨水,在地板上印出浅淡的痕,声音放得轻了些,却透着股过日子的踏实:“对面就是火锅店,虽说也能买份盒饭,可自己做的合口味,也划算 —— 摆个摊本就挣不了几个钱,一天省个三块五块的,攒上一个月,也能有个实在的用处。”
说到这儿,她忽然抬眼望向桌中央那本红皮法典,封面上的金字在暖光里闪着亮,语气里添了几分真心的佩服:“倒是宁师傅,在这卖货的铁皮棚子里开讲律法,真是从来没见过的新鲜事,比听那些虚头巴脑的闲话强多了。”
棚顶的雨声敲得匀实,像在给棚里的沉默打拍子。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上的金字,在应急灯的暖光里映着每个人的脸 。聚在这里的人,没有谁是偶然闯进来的。雨丝缠紧了市场的湿冷,也缠紧了他们心里各自解不开的牵挂,而宁德益口中的法律,正是能把那些牵挂捋顺的线。
“前年开春,村头的老槐树上贴了征地公告,” 李小山先开了口,指节无意识抠着桌沿,鞋缝里还嵌着宝盖村的黄泥,那是今早从田埂赶来时沾的,“咱家种了三代的水田,明明是能浇上水的好地,突然就被闸断了灌溉渠,说不让种了。今年更绝,直接划成了‘望天田’,村干部说‘望天田不算正经耕地’,补偿款少得连买种子的钱都不够。” 他身旁的李小峰跟着点头,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执拗:“去年天旱,村西头那片没灌溉渠的旱地还收了五百斤米,我们那片在‘规划开发区’里的好田,就被他们断了水,反倒成了‘废田’?这理儿我们想不通。”
杨建华的手指一直摩挲着裤缝,那里还留着去年冬天缝补棉鞋的针脚,粗糙却结实。他喉结滚了滚,声音带着点陈年的涩:“2003 年 12 月 17 号,临桂县政府那帮人让外地展销会占了金山广场,我们这些摆摊的本地人从来就不得在上面摆过摊。临桂县的个体户就不乐意了,他们把金山广场围住了。我本来就是在旁边看热闹的,但我弟媳妇、我妹妹被穿警察制服的城管拖上货车,我就上去前去拽妹妹的脚,我的湖南口音重,直接把我也关了进去。” 他摊开手,掌心的纹路里还能看见淡淡的疤痕,“十五天,没问过一句缘由,没给过一张文书,出来时十个手指头全是插排灯扎的血印子。” 这些年他总在琢磨:“广场摆摊不合规,凭什么外地展销会就能占?个体户抗议,不问谁批的条子,倒先拘了个体户?这拘留,到底合不合法?”
彭炳坤这时往前凑了凑,不小心带倒了桌边的铅笔,“嗒” 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