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电饭煲与红法典  砯崖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十三章 电饭煲与红法典 (第3/3页)

砸在笔记本上。本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耕地”“物权”“行政复议” 的字样旁,蹭着没擦干净的墨点,有的地方还被反复圈画,纸页都起了毛边。“我考法考三年了,前两次都栽在‘实务应用’上,” 他扶了扶滑到鼻尖的黑框眼镜,声音有点腼腆却格外认真,“书本上的条文像晒干的稻秆,硬邦邦的扎不进心里。直到跟着宁师傅听法,才知道那些拗口的话,全藏在宝盖村的田埂里、杨叔的摊子里。” 他指着本子上 “望天田属耕地” 那行字,笔尖戳破了纸页,“我抄了三回,不光为了考卷上的分,更想弄明白:法律不是书架上的摆设,怎么才能接住我们普通人的日子。”

    刘威斌往应急灯里拧了拧镇流器,白光 “唰” 地亮了些,照得棚角的阴影都淡了些。他拍了拍身上橘红色的工装,布料上的机油印子像片小云彩:“我是供电局的临时工,多数时间在户外挖坑、砍树。” 他瞥了眼肖童,又看了看李小山兄弟,语气实在,“看着他们愁征地,听杨叔叹拘留,连肖师傅攥着电饭煲念‘师傅’时的落寞,我都记在心里。上次换灯,听见宁师傅说‘法律是兜底的暖’,我就搬了竹椅守在这儿,下次再有人问‘我的地能不能保’‘我的摊合不合法’,我不光能修好灯,还能指一指这红皮书:‘咱去法条里找答案’。”

    雨丝还在往棚缝里钻,顺着铁皮往下淌,却没浇凉任何人的心思。宁德益指尖轻轻敲了敲红皮书的封皮,力道不大,却像敲在每个人的心尖上:“法律从不是挂在墙上的字,是护着我们日子的根。”

    这话像杯刚沏好的热水,顺着每个人的喉咙滑下去 ,暖了李小山兄弟攥着田埂泥的手,解了杨建华藏在指缝疤痕里的结,实了彭炳坤戳破纸页的笔记,也定了刘威斌握着螺丝刀的念头。

    肖童捧着搪瓷缸子,指尖的暖意顺着胳膊爬进心里,忽然就懂了。原来在这棚子里听法律,从来不是为了背熟条文。是为了宝盖村的田不被随便划成 “废田”,是为了摆摊的人不被莫名关进拘留所,是为了书本上的法理能接上烟火气,是为了心里那些堵得慌的 “不明白”,能被一句 “有法律管着” 暖得踏实、说得透亮。

    那本红皮书的光,混着应急灯的暖,把每个人的牵挂都照得明明白白。他们听的不是冰冷的法条,是自己的日子该有的模样,是田能种、摊能摆、委屈能说理,是每个普通人的根,都能被好好护住的模样。棚顶的雨声还在敲,却再也不显得沉滞,倒像在为这份透亮,轻轻打着节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