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窄巷里的 “撑劲”  砯崖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八章 窄巷里的 “撑劲” (第2/3页)

的头发,都是没人瞧得上的款式。钢针插在竹制针插上,锈得发乌,连针尖那点亮都没了;几个空线轴滚在案板边,轴芯上还缠着点碎线,风一吹就轻轻晃,像随时要坠下去。看这模样,这行当早没了往日的风光。黎芳的目光扫过那些旧布,想起吴姐去年跟她说过的话:早年吴姐也在金山市场摆摊,缝纫机 “咔嗒咔嗒” 转个不停,布卖得快,定制衣裳的订单排到半个月后,她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空都没有;可现在,没人做定制衣了,老主顾来,也不过是缝缝裤脚、补补衣洞、换个拉链,挣的钱刚够交铺面租,年底连给自己添件新衣裳都舍不得。

    黎芳正发愣,后颈突然传来一阵暖烘烘的呼吸,带着点奶味,还混着早上喝的菜粥香,是背上的孩子醒了。她猛地直起身子,凳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 “吱呀” 声,差点翻倒。手忙脚乱去解背带,帆布带勒得太紧,又被孩子的重量坠着,连扯了两下才松开。肩膀被背带磨得火辣辣地疼,皮肤红了一片,她却顾不上揉,赶紧把孩子抱进怀里 ,掌心紧紧贴着孩子的后背,能摸到细细的小脊梁骨,生怕一松手就摔着。小家伙还没睡够,睫毛颤了颤,睁了睁眼,举起软乎乎的小手攥住她的衣领,还无意识地抠着衣领上的线头,又把头往她胸口埋了埋,小脸蛋蹭着她的衬衫,呼吸渐渐沉了下去,像小猫似的。

    “芳啊,怎么不把孩子放进来?” 吴姐的声音裹着缝纫机的余温,从铺子里飘出来。她早把案板腾了出来,铺了块干净的碎花布,给孩子当床,边上摆着一捆布当围栏,怕孩子滚下来。

    “这孩子今天黏人得很,” 黎芳的声音放得极柔,比平时低了好几个调,指尖轻轻碰了碰孩子的脸蛋,触感软乎乎的,还带着点体温,“放案板上好几回了,一放手就哭,攥着我衣领才睡得安稳。”

    吴姐凑过来看了看孩子,笑着摇了摇头,伸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小耳朵,指尖刚碰到,孩子的耳朵就抖了抖,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这是认人啰!我去把饭煮上,一会给你换换手。”

    “唉,谢谢吴姨。” 黎芳点点头,怀里的孩子动了动,小胳膊往她腰上搂了搂,力气不大,却把她的心揪得软乎乎的。她赶紧又把孩子往怀里搂了搂,下巴抵着孩子的头顶,能闻到孩子头发上淡淡的汗香,还能感觉到孩子小小的身子在怀里轻轻起伏,像株刚冒芽的小苗,这是她撑下去的劲。

    巷口传来 “突突” 的引擎声,一辆八成新的红色小三轮载着满满当当的塑料筐子,顺着窄道驶了过来。车斗里的筐子叠得半人高,晃得厉害,却没洒出半点东西。转眼间车就停在黎芳跟前,开车的是伍维,孩子的父亲。这个快三十岁的男人,黝黑的脸膛上沾着早市的尘土,粗粝的手掌上还带着搬货的薄茧,指节缝里嵌着点泥,掌心却小心托着个奶黄色的纸盒,盒角蹭了点灰,掀开一点就能看见里面同样奶黄的蛋糕顶,一颗红得发亮的车厘子嵌在中间,甜香顺着缝儿飘出来。

    “女儿满周岁了。” 伍维咧开嘴笑,一口白牙在黑脸上显得格外亮,说话时还不忘把蛋糕往黎芳跟前递了递。

    黎芳怀里的孩子动了动,小胳膊往她腰上又搂了搂,她才猛地记起,今天,4 月 13 号,女儿来这世上,已经整整一周年了。她腾出一只手接蛋糕,指尖碰到伍维的手掌,还能感觉到他刚搬完货的温度,烫得像晒过太阳的石头。蛋糕不大,也就伍维一个手掌那么宽,却看得出来是精心挑的,车厘子的蒂还新鲜着。

    “才花了 3 块钱,不贵。” 伍维挠了挠头,语气带着点讨好,眼神往蛋糕盒上飘,不敢看黎芳。黎芳也笑了,眼角的泪没掉下来,倒把蛋糕盒上的灰印子看得更清,她太了解他了,从他那点狡黠的闪躲就知道,这蛋糕绝不止 3 块钱,他是怕她心疼。

    笑声还没落地,黎芳的目光扫过三轮车后视镜,笑容倏地僵住了。镜里映出几个人影,正从金山市场里头走出来,是几个常在批发市场撞见的摊主,穿得比巷子里的人整齐些,衬衫下摆扎在裤子里,勾肩搭背地往那扇玻璃窗走。那扇玻璃窗后是金山市场的办公室,窗就对着巷子入口,里头的说话声稍大些,就能飘进巷子里。

    黎芳赶紧低下头,把耳朵凑得近了些,细碎的吵嚷声顺着风飘过来,字字扎心:“那巷子里的东北佬又来占地方!不把他们清走,咱们这摊位费凭什么这么贵?你得护着咱们的合法权益!”“就是!天天在那儿杵着,显他们能耐了?” 吵声越来越大,仿佛要把办公室的玻璃震碎,每一句话都像针对巷子里摆摊的她,带着要掐断生路的狠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