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作者后记---《槐花落尽时,我们下次见》  许你爱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作者后记---《槐花落尽时,我们下次见》 (第1/3页)

    作者后记:槐花落尽时,我们下次见(增补版)

    昨晚整理旧文档时,翻到了顾怆与许悠悠的第一版大纲——那时我在结尾处写了一句话:“琴屿路的海会记得,有人曾在这里,把心动藏了一辈子。”指尖抚过这句话时,窗外恰好飘来一缕槐花香,和我第一次写他们在槐树下初遇时闻到的,一模一样。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让顾怆和许悠悠走向BE。其实写结局那天,我哭了很久。我看着屏幕上“许悠悠的画永远停在了20岁”这句话,反复删改了十几次,甚至想过让顾怆追上那辆载着许悠悠离开的救护车,想让他们在医院的白墙下,再说一次“我等你”。可最后,我还是保留了最初的结局——因为我知道,有些青春的遗憾,就像槐花落了会再开,却再也不是去年那一朵;就像顾怆后来每年都去琴屿路的海边,却再也等不到那个说“海像浸了糖”的少年。

    许悠悠的“悠”,是我从“念天地之悠悠”里摘出来的。我想让他像琴屿路的风,自由又温柔,能在画纸上把海画成甜的,能把橘子糖的糖纸折成星星。可顾怆的“怆”,却成了我藏在字里行间的痛——是他在许悠悠走后,把那幅未完成的海景画挂在画室,每天都添一笔,却再也画不出当初的颜色;是他在冬夜里,把许悠悠的围巾裹在身上,以为这样就能再闻到一点他的气息;是他在槐树下埋了那盒糖纸时,蹲在地上哭了很久,说“我们的约定,还没完成”。

    这些细节,我没在原文里写太多,却在无数个深夜,对着空白文档发呆时,一遍遍在心里描摹。我总怕写得太细,会让你们和我一样,陷在这份遗憾里走不出来;可又怕写得太浅,没能让你们感受到,顾怆的“情有独钟”,是用一辈子的思念换来的。

    想对你们说的话:谢谢你,陪他们走过这场遗憾

    有位读者给我留过一条很长的评论,说她看完顾许的故事后,翻出了高中时没敢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