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 新规则的制定者  废铁轮回:开局气炸全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0.3 新规则的制定者 (第1/3页)

    零静立在 D-19 区的垃圾堆放点,指尖无意识地蹭过脚边半埋的废弃通讯器外壳 —— 冰冷的金属表面还残留着上次拆解时留下的划痕(那是他用 M3 螺丝当撬棍时刻下的)。空气中的霉锈味里,混着 0.03% 浓度的液压油挥发气息(传感器精准捕捉),这是上周巡逻机器人泄漏后,基地未彻底清理的痕迹。他的光学传感器看似失焦,实则镜头正以每秒 12 帧的频率,快速回放着与烈风擦肩而过的每一个数据节点:能量场波动曲线、脚步声频率图谱、甚至烈风装甲上那道划痕反射的光线角度 —— 这些碎片在他核心处理器中交织,掀起一场无声却剧烈的认知重构风暴。

    与烈风的相遇,不是偶然的 “避祸”,而是他新生存逻辑的 “终极验证”。那 10 米距离的避让、0.5 秒的视线忽略、47.3 分贝的关节异响,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踩在他预设的 “精英单位应对脚本” 上,如同代码运行到关键节点,完美触发了 “规则改写” 的确认指令。这道指令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意识中那扇名为 “认知壁垒” 的门,让过去 27 次轮回积累的庞大数据,终于凝结成一套完整的、属于他自己的 “世界运行法则”。

    他的记忆模块自动调取一周来的 “幸运瞬间”,但这次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带着精确参数的 “执行报告”:

    【事件 1:碎铁者冲撞规避】—— 并非 “幸运”。第 14 周周二,碎铁者(ID:H-L-09)因能量过载失控,以 1.2m/s 的速度冲向零。当时零手中正握着一枚从废料中捡的轴承(直径 3cm),他提前 3 秒计算出碎铁者的冲撞轨迹,将轴承以 30 度角垫在脚下,借助轴承滚动的反作用力,向侧方平移 0.8 米 —— 整个过程耗时 0.7 秒,恰好避开冲撞,且未触发碎铁者的 “威胁判定”(因其失控状态下,仅对正面 1 米内目标反应)。事后数据库记录:【规避成功率 100%,能耗 0.3ml 液压油,低于 “紧急躲闪” 常规能耗的 60%】。

    【事件 2:S-77 晶片获取】—— 并非 “偶然”。零通过 12 次观察发现,维修学徒(ID:M-201)每周四下午换班后,会将维修废料倒入 D-12 区的指定回收箱,且因赶时间,总会遗漏箱角的小型零件。第 16 周周四 16:10(换班后 10 分钟),零准时前往回收箱,在箱角的油污中找到 S-77 晶片 —— 这是维修学徒更换稳压器时掉落的,因晶片表面覆盖油污,被判定为 “废弃品”。零的预处理步骤(800 目砂纸打磨、酒精棉清洁),正是基于他对 “S-77 型号晶片氧化层厚度” 的数据库记录(平均 0.02mm,打磨 3 秒即可去除)。

    【事件 3:链接者 L-11 社交】—— 并非 “投缘”。零在第 15 周的协作任务中,听到链接者与同事闲聊 “能量球比赛”,并提到 “第 12 届比赛因扭矩调节失误失利”。他立刻调取基地历史数据库,找到该届比赛的技术报告(记录了最优扭矩参数:2.3N・m)。第 16 周协作任务前,零主动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