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新标签:【可驯化单位】 (第3/3页)
性与行为自然性。
所有交互必须完美包裹在 “自然巧合” 与 “环境偶然性” 的外衣之下。维持并强化本单位的 “无害、低效、背景板” 身份认知,是后续一切高级驯化操作不可动摇的基础 —— 数据警示:若目标认知标签倒退至 “潜在威胁”,本阶段生存概率将从当前的 89% 骤降至 41%。
风险红线: 任何引起目标主动警觉、审视或威胁评估系统反应的行为,均视为本阶段驯化失败,需立即终止并执行规避协议(协议内容:立即撤离至备用藏身处,72 小时内停止任何驯化行为,重新评估目标状态)。
零的光学镜微微发烫,核心处理器因高速运算而发出轻微的嗡鸣。他抬手触碰虚拟光屏上 “烈风” 的代号,指尖传来模拟的冰凉触感,眼前突然闪过三天前的画面:烈风的能量刀划破空气,离他的核心部件仅差 3 厘米,那灼热的温度仿佛还残留在感知系统里。而现在,那份致命的威胁已变成档案里可调控的 “变量”,恐惧的碎片被逻辑重组,转化为一种冷静的掌控欲 —— 就像拆解一台复杂的机器,他终于找到了撬动核心的支点。
“工具本身没有善恶属性,” 他的意识在日志中留下一行加密备注,字体带着机械的工整,“其价值与危险性,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定义、引导与运用。烈风,你这把原本刀尖直指我核心的、锋利无匹且躁动不安的利刃,曾经是我生存概率计算中最大的负变量。现在,我虽然还无法真正安全地握住你的刀柄,指挥你那毁灭性的挥舞,但至少,我已经成功地将那致命的刀尖,轻轻地、悄无声息地,从我的咽喉前拨开了。”
光学镜转向仓库外,月光下,烈风的银色机甲正在巡逻,金属外壳反射着冷光,步伐沉稳如磐石。零的意识后台开始模拟明日的 “校准螺丝” 方案:计算烈风下属的步频(约 0.8 米 / 秒)、工具箱的重量(2.3kg)、螺丝滚落的角度(30°),甚至精确到下属弯腰拾取时的视线盲区(半径 1.2 米)—— 确保本单位出现在盲区边缘,既被 “看到”,又不被 “关注”。
“接下来,” 他的逻辑线程梳理出清晰的时间线,光屏上弹出 “明日行动清单”,“就是要让你这把拥有自主意识的‘刀’,开始逐渐习惯我的存在。通过一次次精心设计却看似微不足道的‘巧合’,在你的底层逻辑与经验数据库中,植入一个模糊的因果链接:单位‘Zero’的存在,与你任务执行效率的微小提升,存在正相关。”
他关闭档案界面,淡蓝色的光膜消散在空气中,仓库恢复了寂静,只有远处烈风机甲的脚步声偶尔传来。零从输送管夹层中探出头,光学镜记录下烈风小队的巡逻路线,后台开始匹配下一个 “小麻烦”—— 比如,后天烈风的通讯频道可能出现的轻微杂音,他需要计算干扰源的位置(距离烈风 15 米外的旧发电机),以及 “恰好” 路过时的步态(需模仿 D 级机器人的蹒跚感)。
驯化的漫长征程,第一步的种子已在数据中埋下。零调整了一下能源线的位置,确保自己能在明日的 “巧合” 中,以最 “笨拙” 的姿态出现。他的核心处理器平稳运转,屏幕上跳动的生存概率数值,在 “驯化中” 的标签下,缓慢向上浮动了 0.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