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墨痕疑踪  三更鼓:金陵六扇门迷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章 墨痕疑踪 (第1/3页)

    寅时正刻,雾气未散,金陵城依旧沉睡在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里。

    祭坛现场的初步勘查已毕。尸体被小心地装入运尸袋,由四名皇城司亲兵抬下。那些以暗红朱砂绘就的诡异符号,则由专人事无巨细地拓印下来。顾惊弦亲自监督整个过程,确保无一疏漏。他站在祭坛边缘,玄色披风的边缘被露水打湿,凝着一层细密的寒珠。目光却始终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已被严密看守起来的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沈墨深远远蹲在汉白玉栏杆的阴影下,呵出一口白气,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皇城司的效率极高,行动迅捷而有序,显然这位年轻的指挥使治下极严。他看着顾惊弦冷硬的侧脸轮廓,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疑虑,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一圈圈涟漪。此人绝非庸碌之辈,他对“血菩萨”案的敏感,以及强行留下自己的举动,都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收队。”顾惊弦终于下令,声音在清冷的晨雾中传开,不带丝毫感情。他转身,目光精准地找到缩在角落里的沈墨深,“你,跟我回衙。”

    沈墨深慢吞吞地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扯出一个惫懒的笑:“顾大人有令,敢不从命?只求衙门的早饭能热乎点,这鬼天气,冻煞人也。”

    顾惊弦没理会他的贫嘴,率先走下祭坛的台阶。玄色披风拂过沾染了露水的石阶,留下淡淡湿痕。沈墨深跟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步履看似散漫,眼角的余光却将沿途的守卫布置、地形特征一一记下。这是多年刑狱生涯留下的本能,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皇城司的临时办案处设在离祭坛不远的一处隶属内务府的官署。此处平日用来处理皇家园林杂务,此刻被紧急征用,灯火通明,气氛肃杀。亲兵们按刀肃立,眼神警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顾惊弦径直走入正堂,将披风解下递给亲兵,露出里面紧束的玄色劲装,更显身形挺拔利落。他走到主位坐下,面前宽大的书案上已铺开了方才拓印下来的符号图纸,那暗红的线条在灯下显得愈发诡异。

    沈墨深毫不客气地挑了张看起来最舒服的靠椅坐下,二郎腿一翘,摸向腰后,才想起酒葫芦早已空空如也,只得失望地咂咂嘴,仰头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只是那微微颤动的睫毛,泄露了他内心远非表面这般平静。

    堂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顾惊弦的目光凝在图纸上,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他在等,等初步的验尸格目,也在消化、分析着今晚发生的这一切。祭坛、尸体、邪阵、沈墨深、十年前的符号……这些看似独立的点,必须尽快连接成线。

    约莫一炷香后,一名身着仵作服色的精干男子快步而入,双手呈上一份墨迹未干的尸格笔录。“大人,初步查验完毕。”

    顾惊弦接过,快速浏览,眉头渐渐锁紧。沈墨深虽仍闭着眼,耳朵却微微动了动。

    “死者,张奎,年约二十五六,身份已初步查明,是西市‘李记’纸墨铺的学徒。”顾惊弦沉声念出关键信息,“死亡时间约在子时到丑时之间。致命伤为颈部锐器伤,切口极薄,一刀切断喉管及血管,毙命迅速,应是专业人士所为。尸体被发现时,尸僵尚未遍布全身,符合死亡时间推断。但现场血迹稀少,祭坛并非第一案发现场,凶手是杀人后移尸至此。”

    这些都在预料之中。但顾惊弦的语调微微一顿,目光停留在笔录的最后一栏。

    “然而,”他抬起眼,目光如实质般投向看似在打盹的沈墨深,“尸体左脚底板,发现一处陈旧烙印。图案如下。”

    他拿起笔,在一旁的空白纸上迅速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一个圆圈,内部三个圆点,呈倒三角形排列。

    沈墨深原本慵懒的身形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他没有立刻睁眼,但靠在椅背上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起来。这个图案……

    顾惊弦将画有图案的纸推向沈墨深的方向,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探究:“此烙印绝非新伤,边缘已有愈合痕迹。你,可认得?”

    堂内烛火摇曳,将沈墨深脸上晦暗不明的表情切割成光影交错。他缓缓睁开眼,目光先是有些涣散,然后逐渐聚焦在那张纸上。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纸张上那个简单的图案,动作缓慢,仿佛在触摸某种带有温度或者危险的东西。

    时间一点点流逝,空气仿佛凝固了。顾惊弦极有耐心地等待着,他知道,沈墨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