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有事说事(求追读,助力三江)  修真版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十四章 有事说事(求追读,助力三江) (第2/3页)

举行一次。在科举语境中,“一科”指每一次完整的科举考试周期,而非后世的“科目”。

    不等孙承宗回答,毕自严便给出答案:

    “即便每三年一科,从不间断,也需近百科,三百年光阴,方能将二十七万枚种窍丸发放完毕!”

    三百年!

    孙承宗还未从具体的数学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他只考虑了“公平”与“渠道”,却忽略了“效率”。

    陛下发放种窍丸,意在快速扩大仙朝修士群体。

    百年后,仙朝国策必然推进到深水区,修士主体将以天生灵窍者为主,当下这批能够后天开启灵窍的种窍丸,战略意义将大打折扣。

    孙承宗调整思路,尝试提出修正方案:

    “若将范围扩大至秀才,乃至通过院试的童生?”

    毕自严再次默算,片刻后摇头:

    “即便将秀才、童生皆算入内,粗略估算,欲发完二十七万枚,仍需数十载之久。且……”

    他顿了顿:

    “范围扩大至此,其遴选之‘优’在何处?与普赐何异?”

    这时,殿外旁听席上的徐光启忍不住插言道:

    “毕尚书,其实……此账不能如此算。”

    见殿内无人阻止他发言,徐光启才继续解释:

    “国策【衍民育真】在先,可使我大明人口滋繁。”

    “人口若极大增长,则治理所需官吏数量亦会膨胀。”

    “故而,未来科举取士之数额,绝非今日这般固定不变,理应逐步增加,以适应未来仙朝治理之需。”

    毕自严点了点头,虽对徐光启的话表示认可,神色却依旧严肃:

    “纵使考虑未来数额增加,以科举分配种窍丸,依本官看,尚有两大隐患。”

    孙承宗对毕自严务实严谨的态度颇为佩服,拱手道:

    “请毕尚书明示。”

    毕自严伸出一根手指:

    “其一,若功名门槛过低,譬如秀才、童生即可得仙丹,则恐天下士子,十之八九将只为求得仙缘而应试。”

    “一旦得中,便志得意满,弃科举正途于不顾,转而潜心修炼。”

    “届时,朝廷开科取士,大量士子占据科举名额,却抛弃仕途。”

    “于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