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9章 微光,院外的寒风  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0019章 微光,院外的寒风 (第1/3页)

    院外的寒风似乎也被那扇薄薄的木门隔绝,小院内只剩下寂静。莹莹背靠着门板,良久,才缓缓松开紧攥的手。

    牛皮纸信封的边缘已被她手心的汗微微浸湿,带着齐啸云残留的体温,熨帖着她冰凉的指尖。那包给沈先生的药材被她小心地护着,没有压坏。

    她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心头的翻涌,将眼底那点湿意彻底逼退。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

    “莹莹,是你回来了吗?怎么在门口站着?”屋里传来林婉仪略带担忧的询问声,伴随着轻微的咳嗽。

    “哎,娘,是我。”莹莹连忙应声,快步走进屋里,将煤球筐放在墙角,“刚才在门口遇到个问路的,说了两句。”

    她将信封迅速塞进炕席下,和那个所剩无几的铜板布包放在一起,然后才拿出那包药材。

    “娘,我买了点甘草和枇杷叶,沈先生咳得厉害,一会儿我熬点水,给您也喝一碗润润喉,剩下的给沈先生送去。”

    林婉仪看着女儿手里那小小一包药材,又看了看空了大半的煤球筐,心里顿时明白了什么,鼻尖一酸:“你这孩子…买煤球的钱…”

    “煤球明天再去买也一样,不差这一天。”莹莹打断母亲的话,语气轻松,“沈先生身子要紧。您先歇着,我去生火熬药。”

    她动作麻利地拿起角落里所剩无几的煤块,熟练地引燃小泥炉。火光跳跃起来,映着她年轻却已显坚韧的侧脸,驱散了一丝屋内的寒意。

    林婉仪望着女儿忙碌的背影,心中又是心疼又是欣慰。生活的磨难过早地剥夺了女儿的娇憨,却赋予了她远超年龄的懂事与担当。她默默地将那床略厚的被子拿出来,准备晚上给女儿盖上。

    ---

    齐公馆书房内的谈话并未结束。

    齐啸云并未立刻离开,他沉吟片刻,看向父亲:“父亲,关于那位冯书记员…我想亲自去一趟苏北。”

    齐翰飞闻言,眉头立刻锁紧:“胡闹!你知道现在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齐家,盯着你吗?你亲自去,目标太大,一旦被赵坤的人察觉,不但前功尽弃,还会引火烧身!”

    “我可以找个合适的理由,比如考察那边的棉田或者新设分号…”齐啸云试图说服父亲。

    “不必再说。”齐翰飞斩钉截铁地打断,“此事我自有安排。已经派了绝对可靠的生面孔去打听,一有确切消息就会传回来。你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好与英国人的后续交接,以及稳住租界里的几家关系。赵坤最近在争取工部局的席位,对我们这些‘老派’商人打压得更紧,齐家不能自乱阵脚。”

    齐啸云知道父亲说得在理,但心中那股想要查明真相、还莫家清白的急切却难以按捺。他沉默地点了点头。

    齐翰飞看着儿子紧抿的嘴唇,知他心中不忿,语气放缓了些:“啸云,沉住气。五年都等了,不差这一时。扳倒赵坤这等人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耐心等待时机,谋定而后动。眼下,保护好自己,稳住家业,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也是对生者最好的保护。”

    “我明白。”齐啸云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下,“我会做好分内事。”

    “去吧。”齐翰飞挥了挥手,“去看看你母亲,她念叨你好几天了。”

    齐啸云退出书房,带上了门。书房内,齐翰飞独自坐在红木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萧索的冬景。莫隆兄…若你在天有灵,请保佑我们能找到线索,还你一个公道…

    ---

    莹莹熬好了药汤,先倒了一碗给母亲,看着母亲喝下,又将剩下的仔细倒入一个洗净的旧瓷壶里,用厚布包好保温。

    “娘,我去给沈先生送药。”

    “路上小心,早点回来。”林婉仪叮嘱道。

    莹莹提着瓷壶,再次走入寒风中。天色渐晚,暮色为闸北的低矮棚户区披上一层灰暗的外衣,零星亮起的灯火昏黄而微弱。

    沈先生寄居的住处离得不远,是一间比她们家更显破旧的矮房。莹莹叩响门板,里面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然后是沈先生沙哑的回应:“谁啊?”

    “沈先生,是我,莹莹。”

    门吱呀一声开了,沈先生披着一件旧棉袍,脸色苍白,身形瘦削,靠在门边,见到是她,有些意外:“莹莹?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快进来。”

    屋内比外面暖和不了多少,只点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光线昏暗。桌上散放着几本旧书和学生的作业纸。

    “先生,您咳得厉害,我熬了点润肺的甘草枇杷水,您趁热喝一点,会舒服些。”莹莹将瓷壶放在桌上,拿出带来的小碗倒了一碗递过去。

    沈先生看着那碗深色的药汤,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感动,也有窘迫。他接过碗,温热透过粗瓷碗壁传来:“谢谢你,莹莹…难为你还惦记着…”

    他小口地喝着药汤,温暖的液体滑过干涩疼痛的喉咙,确实舒缓了不少。

    莹莹注意到桌上那些批改到一半的作业,轻声道:“先生,您病了就好好休息,作业明天再批吧。”

    沈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快期末考了,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功课…”他说着,又忍不住咳嗽起来。

    莹莹看着他清癯而憔悴的面容,心中不忍。沈先生是附近邻里凑钱请的教书先生,学问好,人也和善,只是身体一直不太好,报酬也微薄。

    “先生,要不…我帮您批改一些吧?”莹莹鼓起勇气道,“简单的字词和算术,我还是能看懂的。您念答案,我来写,这样您能省些力气。”

    沈先生有些惊讶地看着她。他知道莹莹聪明好学,以前家境好时打下过扎实的基础,即使这几年困顿,也从未放下书本,时常来找他请教问题。

    他沉吟片刻,确实感到力不从心,便点了点头:“那…就有劳你了。改完这一摞就好。”

    莹莹于是坐在桌子的另一侧,就着昏暗的灯光,拿起蘸水笔,按照沈先生缓慢念出的答案,认真地在学生的作业纸上打着勾叉。她的字迹清秀工整,批改得一丝不苟。

    沈先生靠在椅背上,看着专注的少女,眼中流露出赞赏和惋惜。这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惜…生不逢时。

    时间在静谧中流逝。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莹莹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

    “真是帮了大忙了,莹莹。”沈先生感激道,气色似乎也好了一些,“你的功课最近可有疑问?”

    莹莹想了想,提出几个在自学中遇到的难题。沈先生强打着精神,仔细为她讲解。一师一徒,在这陋室昏灯下,仿佛忘却了外界的严寒与困苦,只有知识的涓流缓缓流淌。

    直到夜色深沉,莹莹才起身告辞。

    “路上黑,小心些。”沈先生将油灯递给她,“明日再来拿吧。”

    莹莹提着微弱的油灯,走在漆黑狭窄的巷弄里。寒风依旧,心中却因为方才那片刻的充实和助人的愉悦而暖融融的。知识是偷不走的财富,先生的话犹在耳畔。只要不放弃,总有希望。

    回到小院,母亲还在灯下做着针线活等她。

    “怎么去了这么久?”

    “帮沈先生批改了一会儿作业。”莹莹放下油灯,脸上带着一丝倦意,却也有光,“娘,以后我或许可以帮沈先生做点事,也能…稍微贴补一点。”

    林婉仪看着女儿眼中重新燃起的微光,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只是温柔地笑了笑:“好,但别太累着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