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9章 微光,院外的寒风  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0019章 微光,院外的寒风 (第3/3页)

,单薄的身躯缩成一团,看得人心惊。

    莹莹看着他清癯而憔悴至极的面容,心中酸楚不忍。沈先生是附近几条弄堂里邻里们凑钱请的教书先生,学问是极好的,听说早年还中过秀才,为人也清正和善,只是时运不济,身体又一直垮垮的,守着这微薄的束脩,日子过得比她们母女好不了多少。

    一个念头忽然闯进她的脑海。她鼓起勇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先生,要不…我帮您批改一些吧?简单的字词和算术,我还是能看懂的。您念答案,我来写,这样您能省些力气,早点歇着。”

    沈先生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看着灯影下神色认真的少女。他知道莹莹和别的孩子不同,极其聪慧好学,以前莫家鼎盛时打下过极其扎实的底子,经史子集、算术女红都请过专人教导。即使家道中落,搬来这贫民窟五年,她也从未放下书本,时常捡些别人丢弃的旧报、残书来看,遇到不懂的,总会攒起来找机会向他请教。她的字迹,他是认得的,秀逸工整,颇有风骨。

    他沉吟了片刻,剧烈的咳嗽和身体的虚软让他实在力不从心,而孩子们的功课也确实拖延不得。最终,他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和歉然:“那…那就有劳你了,莹莹。改完这一摞就好,真是…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的,先生。”莹莹于是走到桌子的另一侧,就着那盏昏暗摇曳的油灯,拿起那支秃头的毛笔,蘸了蘸几乎见底的墨汁,又找出一张废纸试了试墨色,然后才拿起一本作业,抬头看向沈先生。

    沈先生靠坐在床头,裹紧了棉袍,开始用沙哑的声音缓慢地念着答案。莹莹便低下头,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在学生的作业纸上打着勾叉或写下简短的评语。她的字迹依旧保持着工整清秀,批改得一丝不苟,遇到她觉得学生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还会在旁边画一个小小的圆圈以示鼓励——这是以前她的先生夸赞她时用的方法。

    沈先生偶尔停下咳嗽,目光落在专注的少女身上。昏黄的灯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神情专注而宁静。看着她,沈先生眼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赞赏和更为深沉的惋惜。这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啊,灵秀通透,心性坚韧,若是生在太平盛世、书香门第,前途必不可限量…可惜…生不逢时,命运弄人…

    时间在这陋室昏灯下静静流淌。除了沈先生偶尔的咳嗽声和毛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再无其他声响。这一方小小的、寒冷的天地,仿佛暂时隔绝了外界的所有严寒与困苦,只有知识的涓流和人与人之间微弱的暖意在无声地流淌、传递。

    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莹莹轻轻放下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发僵的手指腕。

    “真是…帮了大忙了,莹莹。”沈先生感激地道,连续喝了热药又休息了一阵,他的气色似乎真的好了一些,说话虽然依旧沙哑,但顺畅了不少,“若不是你,我今晚怕是又要熬到半夜…咳咳…”

    “先生别客气,能帮上忙我很高兴。”莹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麻木的腿脚。

    “你的功课…最近自学可有什么疑问?”沈先生强打着精神问道。他始终记得自己作为师者的责任,也珍惜莹莹这份向学之心。

    莹莹想了想,便将这几日自学《古文观止》和一本旧的代数课本时遇到的几个难题一一提出。沈先生听得仔细,虽然气息不匀,但仍深入浅出地为她讲解,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一师一徒,在这陋室昏灯下,一个教得尽心,一个学得专注,竟都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窘迫与周遭的寒意。

    直到夜色深沉,窗外风声更紧,莹莹才猛然惊觉时间已晚。

    “先生,太晚了,我不打扰您休息了。”她连忙起身告辞。

    “路上黑,拿着这个,小心照路。”沈先生将桌上那盏豆油灯递给她,“明日你再过来时带来便是。”

    莹莹迟疑了一下,知道先生屋里就这一盏灯,但看看门外漆黑一片,确实寸步难行,便接了过来:“谢谢先生,我明天一早就送来。”

    提着这盏微弱得仿佛随时会被风吹灭的油灯,莹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漆黑冰冷的巷弄里。灯火只能照亮脚下极小的一片范围,四周是无边的黑暗和呼啸的风。但她的心中,却因为方才那片刻的充实、助人的愉悦以及获取知识的满足感而变得暖融融的,甚至驱散了一些身体的寒冷。

    “知识是偷不走的财富,只要装在脑子里,就永远是自己的。”沈先生的话犹在耳畔。只要不放弃,只要还能学习,还能思考,眼前再深的黑暗,似乎也总能看到一点点微光,总能生出一些希望来。

    回到小院,母亲房里的灯还亮着。林婉仪还在灯下就着一点微弱的光做着针线活,显然是在等她。

    “怎么去了这么久?”听到推门声,林婉仪抬起头,脸上带着疲惫的担忧。

    “帮沈先生批改了一会儿作业,又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莹莹放下油灯,脸上带着一丝倦意,眼睛里却有着不同往日的光彩,“娘,沈先生身体太差了,我想…以后或许可以多帮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抄写也好,批改简单的作业也好,他说…或许可以给我一点酬劳,也能…稍微贴补一点家用。”

    林婉仪看着女儿眼中那簇重新被点燃的、充满希望的微光,心中百感交集,既心疼又欣慰,最终只是化作一个温柔而疲惫的笑容:“好,但别太累着自己,量力而行。沈先生也不宽裕…”

    “我知道的,娘。”莹莹吹熄了那盏小油灯,屋里顿时陷入更深的黑暗,只有窗外透进的微弱天光勾勒出家具的轮廓。“睡吧。”

    是夜,莹莹躺在冰冷的炕上,听着窗外北风鬼哭狼嚎般地呼啸而过,卷起不知何物的碎屑拍打在窗纸上,发出簌簌的声响。她久久未能入睡。

    白天的种种像走马灯一样在她脑海里回转。集市上的惊险一幕,窃贼狰狞的脸,齐啸云及时出现扶住她的有力手臂,他低沉的话语和那双深邃眼睛里的关切与承诺…那个叫莫贝的姑娘,像一团燃烧的火,明亮、泼辣,带着灼人的生命力,她的名字…莫贝…和自己记忆深处某个模糊的、被刻意遗忘的角落似乎有着奇异的共鸣…沈先生灯下憔悴却认真的面容,那些墨香与药气混杂的空气…

    这沪上的寒冬,冰冷彻骨,无情地侵蚀着一切,似乎要将所有的希望和温暖都冻结。但偏偏,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和微光,在缝隙中顽强地闪烁着,或许是来自旧识不易的关照,或许是来自陌生人仗义的援手,或许是来自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微弱,却真实存在,让人在这漫漫长夜里,不至于彻底绝望和冻结。

    她悄悄地、极其轻微地翻了个身,从炕席下摸出那个牛皮纸信封。在绝对的黑暗里,她看不见它,但指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粗糙的纸面纹理和里面票证的硬挺轮廓。她紧紧地攥了一下,似乎想从中汲取一些虚幻的力量和温度。然后,她深吸一口气,又将它重新塞回炕席下最深处,压得平平的。

    这份温暖,她收下了,这份恩情,她铭记于心。但未来的路,她知道,终究不能永远倚仗别人的施舍。她要靠自己那双被冷水冻得通红、已略显粗糙的手,还要照顾好身体孱弱的母亲。少女再次翻了个身,面朝着糊窗纸的方向,那里透进一点点城市夜空反射的、模糊的灰白月光。她的眼睛在黑暗中逐渐适应,眼神也在这寂静的寒夜里,变得越发清晰而坚定。

    夜还很长,寒风依旧在呜咽。但她知道,无论多么艰难,黎明总会到来。而在此之前,她要守护好自己心中那一点微光,就像沈先生那盏豆油灯,虽微弱,却顽强不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