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常委问策与闭环初成 (第2/3页)
准备,立刻站起身,走到辅助显示屏前,调出准备好的图表,声音沉稳有力:“周书记,各位领导,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维度量化:一是企业‘数据驱动决策’在关键管理流程中的占比,二是跨部门数据调用响应时间与成功率,三是数据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
模型显示,当企业处于‘能力瓶颈’区间时,弹性系数会显著低于0.5,意味着数据投入的边际效益急剧下降。具体到案例C企业……”
他条分缕析,用精准的数据和严谨的模型支撑了刘所长的宏观判断。
紧接着,副市长看向林窈,他听说了初始发现问题的原因,便即兴点名:“那位年轻的研究员,林窈同志是吧?你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窈身上。
她没有丝毫慌乱,从容起身,微微欠身,声音清越平和:
“副市长,我最大的感受是,数据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正处于转型期的传统企业来说,就像突然涌入的‘洪流’。
它们不缺获取数据的渠道,但缺乏疏导、利用这片‘洪流’的‘河道’与‘水利设施’——也就是内在的数据治理体系和人才队伍。
这导致企业要么‘溺水’,感觉数据无用且负担沉重;要么只能‘望洋兴叹’,守着数据金矿却不知如何开采。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理念和组织架构需要同步升级的系统性挑战。”
她的回答,既有来自一线的鲜活感知,又提炼到了机制层面,比喻形象,理解深刻。
周砚深坐在主位,听着她清晰而富有洞见的回答,面上依旧是听取汇报时的冷峻严肃,但内心深处,一股名为骄傲的情绪悄然涌动。
他的窈窕,无论在哪个舞台,都如此光芒熠熠。
其他常委也陆续从各自分管领域角度提出了问题,有的关注财政资金如何更有效引导,有的关心如何培育数据服务市场,刘所长、老王、老李等人根据各自专长,一一做了精准而务实的回应。
高层领导们听完详细的问答,交换着眼神,脸上露出认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