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小村见闻  喀什的云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章 小村见闻 (第1/3页)

    当陈风第一次站在老艾面前的时候,就有种自己在拜见老丈人的错觉。

    这个年过五旬身材却依然魁梧的维族汉子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着女儿带回来的男人。

    那如刀子般锐利的目光好像在说:“小子敢有一点坏心思,我沙包大的拳头立马砸你脸上。”

    尴尬的气氛最后还是靠小麦解了围,她反复拍胸脯保证只是朋友,而且还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陈风在客栈帮了很多忙的话,这才让老艾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你别介意,自从妈走了以后他就一直这样,一边张罗让我相亲,一边防着我在外面交朋友,简直烦死了,但我爸他心不坏,而且做饭是真的好吃。”

    老艾去厨房生火起灶,小麦则带着陈风往棉田走去,傍晚的风已经有些凉了,让两人都不由紧了紧身上的外套。

    陈风其实之前对棉花并无多少了解,甚至在火车上和李伟闲聊的时候还闹过笑话,他一直以为棉花是植物的花朵,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种子纤维。

    每年八月末,棉花子房内部种子表皮细胞开始生长,形成纤维初始形态,三周后趋于成熟的棉铃自然裂开,露出蓬松的白色棉絮。

    一旦吐絮,5-7天内就必须采摘,不然风吹日晒就会造成纤维拉力下降,色泽遭受污染,严重影响棉花的品级。

    这也正是新疆棉农们需要从全国各地雇佣“拾花客”来帮忙的原因,毕竟面对几十亩上百亩的棉田,不断低头俯身去采摘,这是对体力的极致考验,绝非单枪匹马就能搞定的。

    “前面这片就是我家的棉田,一共四十亩,雇了五个‘拾花工’,平均每天能采一亩地,我和我爸也会一起帮忙,但就算这样至少也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全部完工。”

    小麦家的棉田规模不算小,但相对的种植成本也高,老艾不但要支付“拾花客”每公斤1.8元的报酬,还要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和住宿。

    借着落日的余晖,陈风一眼就看到了建在田地旁的一间活动板房,心想那应该就是“拾花客”们的临时宿舍,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劳动者把汗水挥洒在了新疆的土地上,成就了“万人弯腰”采棉的盛况。

    “吴叔,今天差不多了,把采的棉花都打包好,回头吃完饭我爸就运到晒场去。”

    小麦冲着棉田喊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