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 机械与电子的首次联调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45章 机械与电子的首次联调 (第3/3页)

力线,问题得以解决。

    最复杂的考验是简单的直线插补运动。

    需要X轴和Z轴同时协调运动,走出一个斜线。

    纸带上的指令变得复杂起来。

    第一次尝试,两轴动作明显不同步,走出的轨迹歪歪扭扭,像个喝醉酒的汉子。

    “插补算法需要微调。”

    赵四盯着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轨迹的偏差,沉思片刻,“X轴的负载惯量比Z轴大,加速时间需要适当延长。修改控制板上的计时电容参数。”

    微电子小组的技术员们立刻根据赵四的指示,现场更换了控制板上几个关键的阻容元件。

    这个过程反复了三四次,每次修改后,两轴同步性都有所改善。

    直到夕阳西下,车间里亮起了雪白的灯光。

    在经历了无数次调试、修改、再调试后,赵四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最后一次测试指令。

    纸带阅读机发出均匀的咔哒声。

    控制柜内各板卡指示灯频繁闪烁。

    五轴平台上,X轴和Z轴滑座这一次平稳地启动,按照预设的速度,同步移动起来。

    刀架上一个作为标记的粉笔头,在固定在工件位置的白纸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笔直的斜线!

    虽然速度很慢,虽然精度还有待提高,但这条线,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数字控制系统,指挥着国产的五轴机床,实实在在走出来的第一条可控轨迹!

    “我们成功了!”

    不知是谁带头,所有人都围了上来,看着那条简单的斜线,仿佛看着世界上最美丽的图案。

    年轻人互相拥抱,老师傅们擦拭着眼角。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焦虑都烟消云散。

    赵四看着那条线,又看了看身边这些激动不已的战友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复杂曲面加工、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挑战还在后面。

    但今天,这历史性的“第一步”,已经坚定地迈了出去。

    它标志着,“盘古计划”倾力打造的“中国大脑”,终于成功地驱动了“中国身躯”,开启了中国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可控的新篇章。

    他脑海中那幅知识图谱上,“自动控制”与“精密制造”两个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线,变得前所未有的凝实和明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