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众臣西域赴任,帝后视察  凌燕归凰:侯府嫡女重生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三十七章众臣西域赴任,帝后视察 (第3/3页)

为重视,尤其是楼兰的茶叶与丝绸,更是宫中的珍品。老夫看近日天气晴好,不如组织百姓采摘新茶、挑选丝绸,选出最好的贡品送往京城,也让陛下知道楼兰的诚意。”

    摩柯不知是计,心想:“不过是采摘茶叶、挑选丝绸,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还能让大靖放松警惕,何乐而不为?” 便点头答应:“太傅说得是,本王立刻让人组织百姓去做。”

    接下来的几日,楼兰的百姓们都忙着采摘新茶、挑选丝绸,青壮年男子也被抽掉了一部分,训练的时间大大减少。摩柯虽然有些不满,却也不好拒绝沈太傅的 “好意”,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四月初五,赵毅的骑兵队终于抵达西域都护府。此时的都护府,早已做好了防御准备,城墙加高了三尺,城外的深沟里灌满了水,士兵们手持弓箭与长枪,严阵以待。赵毅刚到都护府,便立刻与李谦商议防御策略:“李都护,叛军约定在四月初十进攻,我们还有五日的时间。我带来了十门新式火炮,可在城墙两侧部署,形成交叉火力;另外,于阗与疏勒的援军也将在近日抵达,届时我们内外夹击,定能击退叛军。”

    李谦心中大喜:“有赵将军与新式火炮相助,何愁叛军不灭!”

    四月初八,于阗与疏勒的援军如期抵达,两支军队共三万余人,与赵毅的一万骑兵队、都护府的两万守军汇合,总兵力达到六万,与叛军的兵力基本持平。赵毅将军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坚守城墙,用火炮与弓箭抵御叛军进攻;一部分埋伏在都护府两侧的山谷中,待叛军攻城时发动突袭;还有一部分与于阗、疏勒的援军一起,在城外的草原上布阵,准备与叛军正面交锋。

    四月初十,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草原上,摩柯便率领楼兰、龟兹的五万大军,以及北狄残余势力的一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向西域都护府进发。摩柯骑着高头大马,看着前方的都护府,眼中满是贪婪:“今日,我们定要拿下都护府,让大靖知道,西域是我们的天下!”

    叛军很快便抵达都护府城下。摩柯下令:“将‘惊雷炮’推上来,轰开城墙!” 两名士兵推着一门火炮上前,填入火药与铁弹,点燃引火绳。“轰!” 一声巨响,铁弹砸在城墙上,却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坑 —— 这火炮的威力,远不如摩柯预想的那般强大。

    摩柯脸色一沉:“怎么回事?为何威力这么小?” 身边的北狄首领冷笑着说道:“首领有所不知,这火炮本就是安息国的次品,威力有限。不过没关系,我们的兵力比大靖多,就算没有火炮,也能攻下都护府!”

    摩柯咬了咬牙,下令:“全军进攻!拿下都护府,赏黄金千两!” 叛军们像潮水般冲向城墙,手持云梯,试图爬上城墙。

    城墙上的大靖士兵早已做好准备,赵毅一声令下:“开火!” 十门新式火炮同时发射,铁弹呼啸着飞向叛军,瞬间倒下一片。叛军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的火炮,吓得纷纷后退,阵型大乱。

    摩柯见状,气得怒吼:“一群废物!给本王冲!谁要是后退,军法处置!” 叛军们在首领的逼迫下,再次冲向城墙,可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弓箭与火炮。

    就在此时,都护府两侧的山谷中突然冲出一支军队,高喊着:“大靖必胜!叛军必败!” 原来是赵毅安排的伏兵。叛军腹背受敌,更加慌乱,不少士兵开始逃跑。

    城外的草原上,于阗与疏勒的援军也发动了进攻。他们骑着战马,手持弯刀,冲向叛军的侧翼。叛军本就军心涣散,面对三路夹击,很快便溃不成军。

    摩柯看着溃败的军队,知道大势已去,想要骑马逃跑,却被赵毅一箭射中肩膀,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士兵们一拥而上,将摩柯生擒。北狄首领见摩柯被俘,想要率军突围,却被于阗首领斩杀。

    这场叛乱,最终以大靖的胜利告终。叛军五万大军,战死两万,被俘三万,北狄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楼兰与龟兹部落也归顺了大靖。

    捷报传回京城时,萧景珩与凌燕正在御书房商议新政。得知西域叛乱被平定,二人都松了口气。萧景珩笑着说道:“凌燕,你看,我们的火炮果然发挥了大作用!若不是你研发出新式火炮,这场叛乱恐怕不会这么快平定。”

    凌燕也笑着点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沈太傅在西域周旋,赵将军率军奋战,于阗与疏勒的援军鼎力相助,还有工匠们日夜研发火炮,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难以取得胜利。”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西域叛乱平定后,我们可以在西域推行更多的新政 —— 设立州县学堂,让西域的百姓也能读书识字;推广新式农具与高产作物,提高西域的粮食产量;加强丝绸之路的管理,促进大靖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这样一来,西域才能真正稳定下来,成为大靖的一部分。”

    萧景珩深表赞同:“好!朕即刻下令,让户部拨银五十万两,用于西域州县学堂的建设与新式农具的推广;让工部选派百名农技官与工匠,前往西域指导百姓耕种与手工业生产;再让吏部挑选清廉能干的官员,前往楼兰、龟兹等地担任州县官,推行大靖的律法与政令。”

    他拿起御笔,快速写下旨意,盖上玉玺后,递给身边的太监:“立刻将旨意送往各部,让他们尽快落实,不得拖延!”

    “奴才遵旨!” 太监躬身接过旨意,快步退了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