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东宫启蒙传薪火,江南治水纾民忧  凌燕归凰:侯府嫡女重生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八章 东宫启蒙传薪火,江南治水纾民忧 (第1/3页)

    阳春三月的京城,宫墙内的桃花开得正盛,微风拂过,粉色的花瓣落在长信宫的庭院里,铺成一片温柔的花毯。凌燕正坐在窗前,看着手中的《西域学政奏报》—— 沈太傅在奏报中详细描述了西域学堂的发展情况,如今西域已有三十所学堂,入学孩童超过五千人,甚至有不少部落首领主动将子女送入学堂,希望他们能学习中原知识,将来为大靖效力。

    “皇后娘娘,陛下派人来请您去东宫,说是太子的启蒙礼准备开始了。” 青黛捧着一件绣有凤凰纹的披风,轻声说道。

    凌燕放下奏报,接过披风披上,笑着点头:“知道了,我们这就过去。”

    今日是太子萧承煜的十岁启蒙礼,按大靖礼制,需由太子太傅主持启蒙仪式,传授《三字经》与《论语》的开篇。而沈太傅也已于昨日从西域回京,今日正是他履行太子太傅职责的第一天。

    凌燕抵达东宫时,萧景珩已在殿内等候。太子萧承煜身着明黄色的太子袍,正站在殿中,小小的身影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沈太傅则身着深蓝色的官袍,手持一卷《三字经》,神色庄重。

    见凌燕进来,萧景珩笑着招手:“凌燕,快过来,承煜的启蒙礼马上就要开始了。”

    凌燕走到萧景珩身边,看向太子,眼中满是慈爱:“承煜,今日是你的启蒙日,要好好听太傅讲课,将来做一个爱民如子、励精图治的君主。”

    萧承煜躬身行礼,声音清脆:“孩儿谨记母后教诲。”

    启蒙礼正式开始,沈太傅手持《三字经》,逐字逐句地教太子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太子学得认真,很快便掌握了开篇的内容。沈太傅又结合自己在西域的经历,为太子讲解 “亲仁”“爱人” 的道理,告诉他大靖是多民族的国家,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萧承煜听得入神,不时提问:“太傅,西域的孩子们也读《三字经》吗?他们会不会觉得难懂?”

    沈太傅笑着回答:“太子殿下放心,老臣已将《三字经》改编成《西域三字经》,融入了西域的历史与歌谣,孩子们读起来既亲切又易懂。比如‘天地宽,西域广,归大靖,共安康’,就是西域孩子们最喜欢的句子。”

    太子恍然大悟,点头说道:“太傅想得真周到!将来孩儿也要去西域,看看那里的学堂,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读书。”

    萧景珩与凌燕看着太子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凌燕轻声对萧景珩说道:“有沈太傅教导承煜,我们也能放心了。太傅既有学识,又有治理经验,定能将承煜培养成合格的储君。”

    萧景珩点头赞同:“是啊,沈太傅是难得的良师。待承煜掌握了基础学识,我们还可以让他跟随太傅学习治理之道,了解西域、北疆等地的情况,将来才能更好地管理这个国家。”

    启蒙礼结束后,沈太傅便留在东宫,开始系统地教导太子。他不仅传授儒家经典,还讲解大靖的律法、新政与边疆治理,偶尔还会带着太子去工部、户部参观,让他了解官员们是如何处理政务的。太子聪慧好学,进步飞快,短短一个月,便对大靖的国情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四月中旬,江南传来急报 —— 江南地区连日暴雨,长江水位暴涨,多处堤坝决口,淹没了大量的农田与村庄,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朝廷救援。

    御书房内,萧景珩看着江南的奏报,脸色沉重:“江南是大靖的粮仓,如今遭遇水患,不仅会影响今年的粮食收成,还会导致大量百姓受灾。若是救援不及时,恐生民变。”

    凌燕接过奏报,快速浏览,眉头紧锁:“陛下,江南水患频发,主要是因为堤坝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排水不畅。以往朝廷只是在水患发生后进行救援,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次我们不仅要尽快调拨粮草与银两,救助受灾百姓,还要派懂治水的官员前往江南,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从根本上治理水患。”

    萧景珩点头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朝中懂治水的官员不多,谁能担此重任呢?”

    凌燕思索片刻,说道:“陛下,臣妇认为,可派工部尚书徐大人前往江南。徐大人曾主持修缮过京城的护城河,有治水经验;同时,臣妇也想一同前往,用一些新的治水方法,或许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萧景珩心中犹豫,江南水患严重,路途遥远,他担心凌燕的安全。可他也知道,凌燕的想法往往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