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章:铸魂砺剑  荆州,荆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三十章:铸魂砺剑 (第3/3页)

争,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是科技与工业的较量。

    除了军事技术,谢文渊也更加关注战争中“人”的因素。他注意到,面对敌人强大的心理战宣传(如用高音喇叭广播、撒传单)和极其猛烈的炮火打击,如何保持部队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念,是一个新的课题。他建议加强前线部队的政治工作,形式要灵活,要接地气,要善于用战士们身边涌现的英雄事迹和战斗成果来鼓舞士气,同时也要关心战士们的文化生活(如建立坑道图书角、开展战地文娱活动)和心理健康。

    一次,他收到了一封从国内辗转寄来的信,是林婉茹写的。信中除了家常的关怀,还提到她所在单位正在组织学习苏联的医疗卫生和后勤管理经验,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她写道:“我们在后方,也能感受到前方传来的每一份经验与教训。这场战争,不仅在锤炼军队,也在改变着我们整个国家。”

    这封信让谢文渊感触良深。是的,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在朝鲜半岛上与敌人作战,更是一场全面提升国力和民族精神的淬炼。军队在铸魂砺剑,国家又何尝不是?

    他走到指挥所外,望着月色下静谧却暗藏杀机的山峦。坑道里,战士们可能正在总结白天的战斗,可能正在擦拭武器,也可能正在学习文化。远处,偶尔传来几声冷炮的轰鸣。

    谢文渊知道,和平的曙光尚未到来,更残酷的战斗,例如即将到来的上甘岭战役,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但他坚信,经过这场战火洗礼的军队,其魂魄将更加坚韧,其剑锋将更加锐利。这支从井冈山走来,历经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如今又在朝鲜与世界头号强敌血战的人民军队,正在用他们的牺牲与智慧,为新中国锻造着一把能够捍卫和平、走向未来的——利剑。

    而他,谢文渊,作为这支伟大军队的一员,能参与并见证这一过程,虽苦犹荣,虽死无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