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小食车间 (第3/3页)
总有一两个愿意跑两千多公里的。
可惜现在还做不得这样的生意,只能先等等。
“我们先试着调一个咸干花生、瓜子的口味出来,日产量有个两三百斤就差不多了。”
“这个产量是做免费小食?”
“关工你觉得有没有搞头?”
“有。”
关箸点点头,他人偏瘦,常年一副黑框眼镜,胡子拉碴显得人更老,很有老学究的气质。
但实际上今年也就四十来岁,混个正教授的心思也早就没了,忙着搞各种外快的过程中,也挺消磨人的。
这会儿跟张大象商量方案的时候,倒是又意气风发起来:“我有个师弟是汀州杂罗县人,他做过一阵子地方特产小吃的研究,我直接让他说几个方子过来。”
“一个方子给五百块钱。”
“再加两条烟吧,到时候他放假让他过来玩一玩。”
“现在不还是暑假吗?他没放假?”
“他现在不做这一行了,坐办公室写材料,收集地方传统小吃之类的,然后写报告存档。”
“那到时候看看人怎么样,要是人品过得去,现在还过得不如意,就拉他过来入伙儿。”
“……”
关箸身躯一震,寻思着什么叫“入伙儿”?
不过有了大概思路之后,第一个正式且有完整生产工艺流程的食品生产车间,也算是搭建了起来。
并没有什么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设备,基本还是人力为主。
因为这就是个“十字坡”和“张家食堂”坚果类小食生产车间,各种大锅和吊篮,再加清洗池、传送带、风干箱,就是打包间。
为数不多的高科技零部件,估摸着就是盐度计和温度计,再加一个电子计时器。
放开了往外批发的能力还没有,不过给“十字坡”和“张家食堂”的客人尝尝鲜还是够的。
只是让张大象有些始料未及的是,他还没打算推销瓜子花生呢,有个老家华亭市的大货车司机,打算从张大象这里批发个几百斤拉回华亭试试水。
这位老司机说了,象十二家的咸瓜子是真不错,好味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