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章 章恒甩出的王炸(4900字)  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8章 章恒甩出的王炸(4900字) (第2/3页)

位图和简要介绍。

    接下来,章恒开始了一场逻辑清晰、证据链环环相扣的“微型报告”。

    他利用精心准备的幻灯片,配合自己沉稳有力的讲解,将整个发现过程娓娓道来:

    他从椿树村双尸案开始讲起,重点提到了在现场侧门内侧发现的那个关键且独特的脚印,以及他如何通过专业的痕迹学知识,从那个脚印中分析出凶手的大致身高、体重、步态特征和力量感。

    他展示了在地图上绘制的凶手逃跑路线推断图,解释了为何判断凶手是向青州市方向流窜。

    他提到了在青州市案发现场的再次勘察,以及他基于直觉和逻辑,将排查重点锁定在城郊结合部的思路。

    他展示了从青州市那个邮政储蓄所获取的高清监控视频截图的时间点和环境,解释了为何这个摄像头的位置极具价值。

    最后,他放出了那几张至关重要的彩色打印图片的电子版——首先是凶手穿着灰色夹克在拉面店吃早餐的背影和侧影,重点标注了其肩宽、坐姿、头颈比例等与椿树村脚印分析高度吻合的体态特征。

    紧接着,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切换到了下一张幻灯片——那张清晰无比的凶手正面特写照片,瞬间占据了整个大屏幕!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定格了!

    偌大的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种极致的、近乎真空般的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牢牢地吸附在了大屏幕上那张脸上!

    那是一张看起来甚至有些普通、带着底层劳动者常有的、被生活磨砺出的些许沧桑感的面孔。

    眉毛浓黑,鼻梁不算很高,嘴唇微厚,但那双眼睛……尽管是静态图片,却似乎能感受到其中隐藏着一丝与面相不符的冷漠,甚至是……一丝难以言喻的阴沉。

    原来……制造了七起灭门惨案、杀害23条人命的冷血恶魔,就长这个样子!

    这个认知,如同冰冷的电流,瞬间穿过每一位与会者的脊背!

    足足过了好几秒钟,章恒清晰而沉稳的声音,才再次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各位领导,同事们,以上就是我们发现并锁定这名嫌疑人的全过程。”

    他的语气回归了客观和冷静,“虽然我们现在成功获得了嫌疑人的清晰正面影像,但是,我必须坦诚地告诉大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人具体是谁,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明确的工作建议:“因此,我认为,专案组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和首要突破口,就是集中所有力量,以这张照片为钥匙,尽快弄清楚屏幕上这个人的真实身份! 只要身份明确了,后面的抓捕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王广浩听完,深以为然,重重地点了点头。

    有了如此清晰的照片,通过户籍系统人像比对、发动基层民警和群众辨认等方式,查明身份应该难度不大,至少比之前大海捞针要容易千百倍。

    但是,会场中仍有少数思维缜密、习惯性质疑的人存在。

    一位来自省厅技术处的资深专家在章恒讲完后,礼貌地站了起来,推了推眼镜,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章恒同志,你的汇报非常精彩,逻辑也相当严谨,但我个人最好奇的一点是——你是如何精准地‘追踪’到凶手在青州市的出现区域,并且从海量的监控视频中,如此‘幸运’且‘精准’地找到他,并最终确认的呢? ”

    “这其中,除了你提到的痕迹学分析,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嗯,比如更依赖于个人经验的‘直觉’成分?”

    这个问题很委婉,但切中了要害,确实,整个过程听起来有些过于“顺利”和“精准”了。

    章恒面对这个问题,脸上露出了坦诚而自信的笑容,他并没有回避“直觉”这个词,但也没有将其神化。

    “这位老师问得非常好。”章恒回答道,体现出强大的自信,“一方面,确实离不开一种基于现场感知形成的、类似于‘直觉’的判断。 ”

    “当我站在青州的案发现场,闭上眼睛去感受时,凶手离开时的那种‘气息’和方向感,会比其他方向更强烈一些。我相信在座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刑警,都有过类似的、难以完全用语言解释的办案体验。”

    他话锋一转,立刻将重点拉回到可验证、可理解的理性层面:“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客观痕迹和严密逻辑的推理。”

    他再次强调了那个关键的脚印,“通过对那个独特脚印的深度分析,我不仅能推断出他的身高体重,还能大致判断他的走路发力习惯、可能从事过的体力劳动类型,甚至年龄区间,这些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相对清晰的‘体态画像’。”

    他指着屏幕上凶手的背影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