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8章 火枪(3) (第1/3页)
汉武铳质量过硬、性能出色,铳管寿命高达四千发,既如此优异,造价自然不菲,一支成本约五两,是普通火绳枪的两倍左右。在这之前,明军所用火绳枪即鸟铳如果达到“精良”级别,一支成本二三两,但明军大部分火绳枪的成本都低于二两甚至只有一两,便宜是便宜,至于质量…呵呵。
《武编》作者、嘉靖年间名臣、学者、抗倭英雄唐顺之在当兵部郎中时有一次检查蓟镇明军装备的数百支便宜货火绳枪的质量,结果是惨不忍睹,没办法,上头给的银子本就不多,还被层层克扣,工匠们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怎么可能做出精品?制造出来的火铳都是银样镴枪头,开不了几次就会炸膛。
汉武铳除设计更先进外,还有一点碾压同时代的各型火绳枪,那就是标准化生产。其它地方也有工匠能制造出铳管寿命高达几千发的火铳,但每支的规格都不一样,就连戚公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戚家军在作战时往往只能挑选口径类似的火铳组成一队,使用同套枪弹模具。
反观汉武铳,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但几乎每支的规格都是一样的,互相使用的弹药是共通的,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飞跃。
“好枪,真是好枪!”夏华赞不绝口,“贵一点没关系,物有所值嘛,便宜货看似省钱,却会坏大事,不如不要,嗯,这款火铳是给步兵用的,骑兵用的呢?”
“在这儿呢!”李建业笑着取出另一种汉武铳。
这款汉武铳在外型和设计上跟三眼铳一样,铳管共有三根,呈“品”字形地固定在一起。
稍微了解明军战史和明朝火器的人都知道三眼铳,因为这东西光是外形就十分“拉风”,一把枪三个枪管,看起来酷酷的,有时候简直是影视剧里明军的标配、当仁不让的大明帝国火器代表。
但火枪可不能靠颜值打败敌人,靠的是性能。三眼铳性能如何呢?很遗憾,这东西并不先进,还很落后,因为它都不是火绳枪,而是比火绳枪更原始的火门枪,然而,明军特别是北方明军却大规模地装备它并对它评价很高,说明它并非一无是处。
北方明军为什么会大规模地装备三眼铳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中国本土火器研发和生产制造最发达的地方是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北方既缺乏能工巧匠也缺乏好铁等原料,明政府又缺钱,如此,北方明军普及属于火门枪的三眼铳而不普及属于火绳枪的鸟铳是因地制宜的正确选择。
在引入倭人和欧洲人的打制法前,中国工匠制作铳管的办法是卷管钻膛,长铳管难度大、报废率高,短铳管容易些、报废率低,三眼铳的铳管都是短管,所以,一支三眼铳虽有三根铳管,但造价却比只有一根长铳管的鸟铳便宜不少;
其次,南方明军作战以山地战、平原战、城市攻防战居多,北方明军作战以骑兵战居多,试想,都用火枪,是步兵瞄得准还是骑兵瞄得准?当然是步兵,骑兵在战马上那么颠簸如何用火枪精确瞄准敌人?火门枪没什么精准度可言,火绳枪是可以精准瞄准的,
但对骑兵来说,在马背上用火门枪打中敌人是靠运气,用火绳枪还是靠运气,没啥区别,既如此,干嘛不用更便宜的火门枪?更重要的是,鸟铳虽是火绳枪却只有一根枪管,三眼铳虽是火门枪却有三根枪管可同时连发三弹,毫无疑问,在马背上用落后的三眼铳打中敌人的概率比用更先进但只有一个枪管的火绳枪更高;
第三,步兵用火枪作战,肯定会先选好有利地形或设置好防御工事,然后连续开很多枪,骑兵完全不同,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