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弗洛伊德vs现代心理学 (第1/3页)
统计学的阴云刚刚散去,另一场思想风暴就在《心理学史》的课堂上悄然酝酿。这节课的主题是“精神分析学派及其当代影响”,授课的正是导论课上的李秉德教授。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心理学史上最富争议性的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李教授的声音在阶梯教室里回荡。
我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余光瞥见弗洛伊德老师出现在教室后排的角落,姿态优雅地交叠双腿,仿佛一位前来旁听自己作品研讨会的嘉宾。
“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在于,”李教授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他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从意识扩展到了潜意识,从理性延伸到了非理性。他让我们意识到,人类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连自己都不知晓的动机。”
弗洛伊德老师微微颔首,表情满意。
“但是,”李教授话锋一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分析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科学性问题。其核心概念如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发展理论等,都缺乏可证伪性,更像是文学作品而非科学理论。”
教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我注意到陈浩在认真地记着笔记,脸上带着批判性的思考表情。
“更值得质疑的是,”李教授继续说,“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论建立在极其有限的临床观察之上,而且他的病例记录显示,他常常忽略那些不符合自己理论的证据。”
弗洛伊德老师的眉头皱了起来,我仿佛能听到他无声的抗议。
下课铃响起时,我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陈浩快步追上我:“李教授讲得太精彩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精神分析的问题。”
我勉强笑了笑:“也许吧。”
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