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国际交换生  心灵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3章 国际交换生 (第1/3页)

    初夏的波士顿,查尔斯河上白帆点点。我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站在MIT心理学系的红砖楼前,感觉像走进了常看的学术期刊的封面。

    “这就是你接下来一学期要学习的地方。”弗洛伊德老师的身影在异国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好奇地打量着这座现代与古典交织的校园。

    经过层层选拔,我获得了来MIT认知科学系交换一学期的机会。李教授说这是“开阔眼界的好机会”,原园羡慕地说“要去感受资本主义的学术氛围”,方舟则简单直接:“照顾好自己。”

    我的导师是著名的意识研究专家,怀特教授。第一次见面时,他直接丢给我一篇预印本论文:“读一下,下周组会上讨论。”

    论文题目是《梦境中默认模式网络与执行控制网络的动态交互》,内容前沿得让我头皮发麻。那一周,我几乎住在了图书馆,一边查资料一边啃论文。

    组会上,怀特教授犀利地提问:“你认为这个发现对意识研究有什么意义?”

    我深吸一口气,用还不流利的英语回答:“它可能揭示了意识在睡眠中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怀特教授点点头,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认可让我松了口气。

    实验室的生活节奏快得惊人。这里的研究生们可以为了一个实验设计争论到深夜,可以为了调试设备连续工作36小时。我的实验室搭档是个印度女生普娅,她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和永不枯竭的热情。

    “今,来看这个结果!”某天深夜,普娅兴奋地叫我,“我们可能发现了一个新的梦境特征标记!”

    我们挤在电脑前分析数据,直到晨曦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这种纯粹的科研热情,让我想起了和陈浩在北师大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