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一个“绘梦仪”原型机 (第2/3页)
天,实验室只剩下我一个人。窗外飘着雪花,我正在进行第43次原型机测试。新设计的头戴设备轻便了许多,内置的微型气味释放器运行良好,脑电信号也终于稳定了。
“要试试吗?”弗洛伊德老师问。
我犹豫了一下,点点头。戴上设备,我在实验室的沙发上躺下。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薰衣草的淡香缓缓释放......
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自己站在高中的图书馆里。夕阳透过窗户,给书架镀上一层金色。我走向常坐的那个位置,看到《梦的解析》静静躺在桌上。封面上,弗洛伊德的肖像对我微微一笑。
“谢谢你,小今。”他说,“你让我看到了心理学的未来。”
醒来时,泪水不知不觉滑落。仪器屏幕上,一条平稳的脑电波曲线正在跳动,旁边是自动生成的梦境情感分析:“平和,85%;怀旧,76%;希望,63%”。
我们成功了。
元旦那天,团队全体成员来到实验室。当我展示昨晚的记录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陈浩兴奋地查看数据,“情感识别准确率提高了40%!”
方舟仔细检查着设备运行记录:“整个系统稳定运行了3小时,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我们立即开始了更系统的测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20名志愿者使用了绘梦仪原型机。结果令人振奋:设备不仅能准确识别梦境情感,还能通过气味提示有效影响梦境内容。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位志愿者反馈:“我常年做噩梦,但使用你们设备的那个晚上,噩梦变成了普通的梦。虽然还是那个场景,但我不再害怕了。”
然而,就在我们庆祝突破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一位伦理学家在学术会议上公开质疑:“这是在操纵人的潜意识!谁知道长期使用会带来什么后果?”
媒体的报道也开始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