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赶出轨道组 (第1/3页)
按照王余庆副组长的模型,在蓝星与太阳引力的拉扯下,月球的自转轴会发生规律的摆动。
这就是所谓的自转轴进动。
他甚至给出公式计算摆动的具体数值。
可是结果让人大失所望。
月球就好像是一个被人固定在那里的陀螺,自转轴稳定得可怕。
于是这就成为王余庆模型的一个漏洞。
对于这个漏洞,轨道组的整体态度是忽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可以精准预测的数据上。
可陈燕容却总觉得不能轻易忽视这个问题。
黄芳道:“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王教授的模型在其他地方预测都很准确,偶尔有不准确的地方,未必是模型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可以准备开庆功会了。”
陈燕容无奈道:“不准确的地方可不止这一处,还有其他…”
“嘘!”
黄芳忙打断她,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少说几句吧,别人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他们不说?”
“这个模型虽然有各种小问题,可已经是预测最准确的了,大家都指望依靠它获得国际领先地位,扬眉吐气呢。”
“你可别扫兴啊。”
陈燕容耸耸肩膀,不再多说,转身刷开轨道组的门禁,向晨会的会议室走去。
特殊天体研究院轨道组共有十二名研究员。
其中包括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四名业内资深教授组成的核心研究员团体,三名普通研究员,以及三名助理研究员。
陈燕容便是三名助理研究员之一。
说起来她也是领域内的新星,与她年龄相仿的同行口中,她也算是大神。
可是在这个办公室里却只是小角色。
常人看来高不可攀的学界大佬,也不过是进入这个办公室的门槛。
她能作为助理研究员参与进来,已经是沉甸甸的资历。
陈燕容很能认清自己的地位。
所以进门后,陈燕容把数据发放到各个位子,便低调地回到自己位于会议室角落的位子里,专心看起今天的数据。
早上八点,全部轨道组成员到齐。
组长黄维一今年六十几岁,是天体物理领域的祖师爷级人物,当今大夏帝国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大半要么出自他门下,要么也能与他扯上关系。
不过他年事已高,思维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活跃,早就退出一线工作。
轨道组具体工作,都由他的弟子,也是轨道组副组长的王余庆主持。
王余庆今年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阶段,已经是相关领域的领头羊,如今又负责如此重大的项目,可谓春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