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淮西勋贵·官场暗涌 (第1/3页)
三日后清晨,青布道袍沾着霜的刘伯温站在御史台后堂门口,指尖刚触到门环,就听见里面传来杨宪的咳嗽声。门被老苍头推开时,劣质木炭的烟气裹着寒气涌出来,呛得他皱了皱眉——炭盆里的木炭烧得通红,火星子溅在青砖地上,留下点点黑印,像极了战场上未擦净的血渍。
杨宪坐在案前,青衫袖口沾着墨渍,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指节泛着青白。看见刘伯温进来,他猛地站起来,椅子腿擦过地面的刺耳声刺破烟气:“伯温,你可算来了!淮西刚递来密报——胡惟庸说你在青田‘占山为王,私练乡勇三百’!”
刘伯温接过纸条,纸面粗糙得划手,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像蚯蚓爬过,末尾盖着胡惟庸的私印——印泥是新的,红得刺眼。他指尖的薄茧蹭过“私练乡勇”四个字,想起昨日老苍头说“青田老家的佃户刚凑了几副犁耙翻冬地”,不由冷笑:“胡惟庸的笔,倒比常遇春的刀还快,连犁耙都能说成刀枪。”
杨宪抓起案上的茶碗,却发现茶早凉透了,碗底结着暗褐色的茶渍:“他们要扣你‘拥兵自重’的帽子!陛下前月才斩了苏州张士诚的旧部,你可不能撞在这刀口上!”
话音未落,门“吱呀”一声被撞开,冷风卷着雪片涌进来,吹得案上的《大明律》哗哗翻页,最后停在“谋反”那一条。张昶穿着绣着云纹的御史官服,手里捧着本《大明日历》,嘴角的笑比雪还冷:“杨大人好雅兴,和诚意伯在这里论历法?”
刘伯温抬头,看见张昶腰间的玉带——是李善长上月送的,玉质油润,刻着“淮西同袍”四个小字。他指节敲了敲案上的《时务十八策》——那是他昨夜写的江浙赋税条陈,墨迹还没干,纸角卷着:“张御史来得巧,刚和杨大人议完‘江浙税赋该减三成’的事。”
张昶两步跨到案前,指尖划过《时务十八策》的封面,指甲盖染着蔻丹,划得纸面沙沙响:“听说先生要回青田,这策论是要呈给陛下的?不如让本官代劳——也好让陛下知道,先生虽归乡,仍挂心朝政。”
刘伯温突然笑了,笑声像风吹过青田的竹林,清冽里带着刺。他伸手抓起策论,“哗啦”一声扔进炭盆——火苗一下子窜起来,卷着纸页烧得噼啪响,墨字在火里扭曲成黑蝴蝶,飘起来落在《大明律》上:“张御史多虑了。这些琐碎事,哪配劳烦陛下?烧了干净,省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