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妒火熊熊·过往空空  暗战天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章 妒火熊熊·过往空空 (第1/3页)

    青田山的夜风吹得观星台的铜铃叮当乱响,刘伯温攥着罗盘的指节泛白,指腹那道掐算多年的薄茧被冷汗浸得发疼。他抬头望着头顶紊乱的星象,紫薇星旁竟绕着三颗晦星,正是淮西勋贵的气运在冲撞帝星。

    告老还乡前他在朝堂上直言“请陛下限制勋贵田亩”,朱元璋却把奏疏扔在他脚边,龙椅上的皇帝皱着眉说:“伯温,你近来愈发爱管闲事了。”

    身后传来脚步声,书童阿竹端着姜茶进来,见他望着星象发呆,轻声道:“先生,夜凉,喝口茶暖身子。”刘伯温接过茶盏,指尖触到青瓷的凉意,突然想起三天前胡惟庸在早朝上的弹劾:“刘基私藏唐时袁天罡的《推背图》残卷,深夜观星,恐有谋逆之心!”当时朱元璋的目光扫过他,像一把浸了冰的刀,刺得他后颈发寒——那是他辅佐了十年的君王啊,当年在应天城下,朱元璋握着他的手说“先生是朕的张子房”,如今却连一句辩解都不愿听。

    茶盏“啪”地摔在青砖地上,姜茶溅在青道袍下摆,晕开暗黄色的渍。阿竹吓得跪倒:“先生恕罪!”刘伯温却像没听见,他的目光落在书案上的玉印——那是朱元璋赐的“诚意伯”印,印钮上的盘龙缺了一块,那还是之前胡惟庸去诚意伯府拜访时,故意用茶杯砸的。他伸手摸着印钮的缺口,掌心嵌入茬口,鲜血流在印面上,染红了“诚意”二字。

    夜更深了,观星台的灯油快烧尽,灯光摇曳中,刘伯温突然觉得眉心发烫——那是之前在皇陵选址时,被朱元璋的龙气冲的。当时他坚持皇陵应选在牛头山,说“此处龙气汇聚,可保大明百年基业”,朱元璋却冷笑:“伯温是嫌朕的江山坐不久么?”话音未落,身边的侍卫就上前一步,手按在刀柄上。他那时才明白,什么“开国文臣第一”,不过是帝王手中的棋子,用过了,便要收起来。

    突然,罗盘的指针疯狂转起来,铜针撞在盘沿上,发出尖锐的鸣响。刘伯温瞳孔骤缩——这是天机感应的征兆!他迅速掐起指诀,眉心的黑气缓缓浮起,眼前的景象突然变了:不是青田山的夜,而是成都的宫殿,刘备穿着明黄色龙袍,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孔明,朕明日便让云长率两万兵马去守荆州,你说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朕记在心里。”诸葛亮羽扇轻摇,微笑道:“陛下圣明,荆州乃蜀汉根基,不可有失。”

    刘伯温的呼吸突然粗重起来。他看见刘备的眼神——那是信任,是毫无保留的托付,就像当年自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时,朱元璋看他的眼神。可现在呢?朱元璋看他的眼神里只有猜忌,只有防范。他看着诸葛亮腰间的玉带——那是刘备赐的“武侯”带,玉质温润,绣着双龙戏珠,而自己的“诚意伯”带,不过是普通的青玉,连雕纹都没有。

    “为什么?”他轻声呢喃,指尖无意识地扯着道袍的衣角,“我辅佐他推翻元朝,定鼎中原,难道还不如一个三分天下的诸葛村夫?”眼前的景象又变了:赤壁之战的江边,诸葛亮站在船头,羽扇一挥,东风骤起,周瑜在旁边拱手笑道:“孔明先生真乃神人也!”刘备拍着诸葛亮的肩膀,大笑道:“朕得孔明,如鱼得水!”

    鱼得水……刘伯温想起自己第一次见朱元璋时,朱元璋说“先生来投,如旱苗得雨”,可现在这雨,变成了浇在身上的冷水,冻得他骨头疼。

    他突然想起去年冬天,马皇后派宫女送来一件狐裘,说“陛下记着先生畏寒”,可没过多久,胡惟庸就弹劾他“收受宫中之物,图谋不轨”,朱元璋把狐裘扔在他面前,说“以后不许再收后宫的东西”——原来连马皇后的好意,都成了他的罪过。

    罗盘的指针突然指向南方,铜针上泛起一丝黑气——那是荆州的方向。刘伯温的心跳得厉害,他想起诸葛亮刚才说的“荆州乃蜀汉根基”,想起关羽的模样:丹凤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骄傲得像一只孔雀。他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血腥味:“诸葛孔明,你不是要保荆州么?我倒要看看,没了荆州,你还怎么三分天下!”

    他伸手摸向书案下的木盒,里面装着祖传的“风水逆改符”——那是他祖父留下的,说“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他的手指碰到符纸的瞬间,眉心的黑气突然暴涨,窜上额头,像一条扭动的蛇。阿竹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先生,您的脸……”刘伯温抬手打断他,眼神里透着疯狂:“去,把我的桃木剑拿来,再准备三柱檀香——我要祭天。”阿竹颤抖着点头,转身要走,却被刘伯温叫住:“告诉夫人,今晚我要在观星台过夜,不用等我。”他的声音像砂纸擦过木板,难听极了,阿竹不敢多问,低着头跑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