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龙城雅丹引绿飘(一) (第3/3页)
雅丹里面的经历,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拿出今天采集的土壤样本和植物样本,仔细地观察着。他想,明天一定要把这些样本送到附近的实验室去分析,看看土壤的成分和酸碱度,以及沙棘的生长习性,为后续的引种工作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前往雅丹地貌进行调研。他走遍了雅丹的各个角落,采集了大量的土壤样本和植物样本。虽然每天都很累,身上也经常被风沙刮得伤痕累累,但他却乐在其中。
通过几天的调研,林风发现,龙城雅丹地区的土壤主要以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极低,pH 值偏高,呈碱性,而且土壤保水性很差。此外,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蒸发量却高达 3000 毫米以上,气候极其干旱。同时,这里的风力很大,年平均风速在 3-4 米 / 秒以上,最大风速可达 20 米 / 秒以上,经常会刮起沙尘暴,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些发现让林风意识到,要在龙城雅丹引种植物,难度比他想象的还要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信心。他知道,越是困难的任务,越有挑战性,也越有意义。
一天,林风在雅丹深处的一个峡谷里,发现了一片相对湿润的区域。这里的土壤比其他地方要肥沃一些,而且有少量的地下水渗出,在地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洼。更让他惊喜的是,在水洼旁边,竟然生长着一片芦苇。
芦苇是一种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没想到在龙城雅丹这样干旱的地方,竟然也有芦苇生长。林风连忙跑了过去,仔细地观察着。他发现,这里的芦苇虽然长得不高,但长势还算不错,而且周围还有一些其他的草本植物。
“难道这里的地下水比较丰富?” 林风心里嘀咕道。他拿出铁锹,在水洼旁边挖了一个小坑。没过一会儿,坑底就渗出了一些水。他用 pH 试纸测试了一下水的酸碱度,发现呈中性,这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林风心里一阵激动,他想,如果能找到更多这样的区域,或者能利用地下水来灌溉植物,那么在龙城雅丹引种植物的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他连忙拿出相机,拍下了这里的环境,然后又采集了土壤样本和芦苇样本。
回到民宿后,林风立刻把采集到的样本整理好,准备送到附近的县城实验室去分析。老王看到他这么辛苦,主动提出要开车送他去县城。
“小伙子,县城离这儿还有一百多公里,你一个人去不方便,我开车送你去吧。” 老王说道。
“真的吗?太谢谢大叔了!” 林风高兴地说道。
第二天一早,林风就和老王一起出发了。一路上,老王一边开车,一边和林风聊起了龙城的过去。老王告诉林风,以前龙城附近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两岸长满了芦苇和其他植物,是很多动物的栖息地。但后来由于气候干旱,加上过度放牧和开垦,小河渐渐干涸了,周围的植被也越来越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要是能让小河重新有水,让周围再长满植物就好了。” 老王感慨地说道。
林风听着老王的话,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实现老王的愿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到达了县城。林风先去了实验室,把采集到的样本交给了实验人员,然后又去了书店,买了一些关于耐旱植物种植和地下水利用的书籍。
在县城待了一天,林风拿到了实验室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雅丹地区的土壤虽然贫瘠,但经过改良后,还是可以种植一些耐旱植物的。而他在峡谷里发现的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也相对稳定,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此外,沙棘和芦苇等植物的样本分析结果也显示,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适合在雅丹地区生长。
拿到报告后,林风心里充满了希望。他连忙和老王一起赶回龙城村,准备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回到村里后,林风立刻召集了村里的一些老人和有经验的农民,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调研结果和引种计划。他告诉大家,他打算先在峡谷附近的区域种植沙棘和芦苇,然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一开始,很多村民都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在龙城雅丹这样的地方种树,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林风的耐心解释和老王的劝说下,一些村民渐渐动摇了。
“小伙子,你要是真能让这儿长出树来,我们肯定支持你。” 一位老人说道。
“对,我们也想让村里的环境好起来,让孩子们能看到更多的绿色。” 另一位村民说道。
看到村民们的态度有所转变,林风心里很高兴。他知道,要想成功,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和帮助。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开始筹备种植的前期工作。他先是联系了当地的农业部门,申请了一些资金和技术支持。然后,他又和村民们一起,在峡谷附近的区域开垦土地,改良土壤。
开垦土地的过程很辛苦。这里的土壤大多是沙土,里面还夹杂着很多石头,一锄头下去,往往只能挖起一点点土。村民们虽然年纪都比较大,但干起活来却很卖力。他们拿着锄头、铁锹,一点点地挖着土,清理着石头。林风也和大家一起干活,虽然手上磨起了水泡,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开垦出了一片大约一亩地的土地。然后,林风又按照实验室的建议,在土壤中添加了一些有机肥料和改良剂,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