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废行之争 (第2/3页)
精力与底气,赵孝骞实在不敢想象苏辙年轻时是多么暴躁。
一把砍刀从汴京御街砍到大相国寺?
苏辙的见解倒是没有什么倾向性,他是旧党领袖,本来对王安石的诸多新政条款存在抵触心理,但赵孝骞曾与他深聊过关于新政的话题。
谈论新政时,不要带上个人的情绪,和党派的偏见。
大家纯粹就事论事,有理有据,言中有物。
赵孝骞的话,苏辙听进去了,此刻他提出的废止“青苗法”的观点,确实比较中肯客观。
苏辙是真心觉得青苗法是恶政,不应该继续实施。
此刻与苏辙争吵的人正是郑朝宗。
郑朝宗被调任新政司后,认真揣度过官家晋升他的原因。
他认为官家看中他的不一定是对于新政的见解,同样的见解,郑朝宗曾在汴京也听人说过,天下如此大,有见识有智慧的人太多,郑朝宗不见得是最出众的那一个。
所以官家看中他的,应该是他不畏强权,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特点。
于是在调入新政司后,郑朝宗索性就放飞自我了。
既然官家看中了他的特点,那么他就要把特点发扬光大。
从今以后,他就是大宋朝堂里的一只小泰迪,怼天怼地怼空气。
当朝宰相,未尝不可怼一怼。
当着赵孝骞的面,郑朝宗丝毫不觉得自己位卑言轻,而是勇敢地跟苏辙吵了起来。
“苏相公的话,请恕下官不敢苟同。”郑朝宗先朝苏辙躬身行礼,以表礼数,但话里的锋芒却丝毫不假掩饰。
“《春秋》云:‘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苏相公刚才的话,下官以为便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苏辙一怔,接着勃然大怒,为了怼他,居然引经据典,还用上成语了,欺人太甚!
“竖子安敢……”
话没说完,赵孝骞作为围观群众兼裁判及时出来制止:“子由先生,新政司内无大小尊卑,一切拿事实说话,吵架争执可以,不能发火哟。”
苏辙深吸了口气,朝赵孝骞行了一礼,然后愤愤地指了指郑朝宗,以示警告,冷冷道:“你接着说,老夫洗耳恭听!”
郑朝宗显然打算当泰迪当到底了,闻言毫无惧色地道:“下官以为,‘青苗法’并非恶政,它的本意是善的。”
“大宋的农户靠天吃饭,但大宋境内每年有天灾,如若遇到天灾,地里没了收成,百姓家破人亡,不得不沦为流民,而流民若是聚集起来,动辄十数万,甚至数十万,对大宋社稷无疑是个极大的威胁。”
“‘青苗法’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威胁,天灾无法避免,但朝廷和官府却可为农户兜底,哪怕地里颗粒无收,官府借给农户粮食,种子和钱财,帮他们度过难关,敢问青苗法何错之有?”
苏辙冷冷道:“可事实是,民间百姓家破人亡者,大多因青苗法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