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画饼 (第2/3页)
可以做出这些没品的事来。
更何况人家还有老牌的福建船政局,若是南方大佬们不吃馒头争口气全力整顿马尾船厂,以船政局的底蕴不难获得这方面的突破说到底清国造船乃至造舰的症结不在于原材料靠进口导致成本不堪负重,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南方的大佬们心中不是不明白,福建船政局有这个能力。
周馥听后并没有回应,不过王伯良注意到他的脸‘色’却是缓和了许多,心中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的猜测并没有差到哪里去,估计是有人在李鸿章面前说了些什么,让周馥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这才有刚才的试探‘性’的言语。
“府库调拨舰炮那是理所当然!”相比之下了解信息更少的薛福成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他的心中只想着如何尽快的把北洋水师建立起来,以此来应对来自东面的挑战。
周馥颇有深意的看了王伯良一眼:“那如此说来水师要想等心田的战舰,两三年之内是没什么指望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王伯良心思千百转,却是缺乏足够的信息不知道这到底背后发生了什么事,但他却明白一点,这捐建战舰的念头可绝不是老李念头一起便来的,多半还是与那位素未谋面的张大总督有关系。
“捐建类似已经提供给德厂那样的三号舰方案设计,德厂的报价在九十万两上下。当然受到前段时间中堂大人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的直接干预,这个价格最终定在七十五万两。这个价格在学生看来不说已经是全欧洲最低报价,基本上已经近乎于成本价格……”
定镇两舰现在建造进度非常顺利,而受到财力制约,原本的定远级铁甲舰由四艘变成了两艘,剩余资金已经不足七十万两,是以向伏尔铿船厂下达的三号舰订单变成了一艘巡洋舰,而正是王伯良主导了这艘巡洋舰的设计。
到目前为止,李鸿章虽然有志于建设一支北洋水师,但尚存在各种奏章书信中这支水师,到底规模具体有多大?如何建设?除了王伯良之外,就算是李中堂大人自己心中也没有谱紫禁城现在的风向标就如同上海的股市一般热闹,歌颂太平盛世的奏折夹杂着含沙‘射’影的利箭,仿佛天朝在经历了痛苦的内战之后又恢复了昔日的“威服四夷”的荣光。
紫禁城的歌舞升平之风自然不是平白刮起来的,虽然距离长‘春’宫里那位执掌帝国权柄的老太太五十大寿足足还有三年的时间,但其庆贺的韵味已经蔓延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自从同治元年(1861年)那场充满晦暗‘迷’离的辛酉政变之后到去年,在长达二十年里,东西两宫皇太后先后两度养心殿垂帘听政,中间除去归政同治的一年多之外,几乎快十九年的时间帝国的最终决定‘性’大权就掌握在这两个‘女’人的手中。
“东西两宫”毕竟是尊卑有别,钟粹宫即便声名不旺却也始终隐隐压制着长‘春’宫,如果说两宫一团和气怕是连她们自己都不信的,更何况是满朝文武?纵有观风望‘色’出众者能够崇媚长‘春’得一时权势,但钟粹宫终究不是七八岁的孩童,典制之下百官走狗,钟粹宫一言纵是权倾两江的何桂清,亦或是专横跋扈的胜保,结局不过是人头落地而已。
当这个可敬可畏的对手几乎是慈禧太后通向权力巅峰最大的障碍,曾几何时梦想着母以子为贵,在满朝文武大臣的吉祥话中飘飘然的时候,东宫出手一切皆成齑粉安德海便是血淋淋的断头‘鸡’,而她则是那只看戏的猴!
当这么一个强大到让人有些绝望的对手毫无征兆的倒下后,慈禧太后终于站到了权力的顶端。随之而来的便是真正的安乐风,反倒是当年一同发动辛酉政变的另一位重量级队友奕成为她的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
奕曾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并建议与外洋维持和局,乃至借师助剿,才最终镇压太平天国,也是由此奕被赞誉为“贤王”的美称。因为奕的开明政治观点,使得他不管内心中对洋务的真正看法如何,都让他成为洋务派在满清贵族中最为坚‘挺’的靠山。
眼下这个贤王靠山反倒成为慈禧太后的眼中钉,连带着洋务运动不论对错亦成为必须要打击的对象,即便慈禧太后本人对于洋务派没有什么憎恶的观感,但出于政治的本能依旧会为自己手下的马仔撑腰。
对于政治斗争手段,王伯良连给李鸿章提鞋的资格都没有,但若是论到对于未来局势的研判,他自然可以甩老李八条街。李鸿章对于未来北洋水师成军的期望值不敢报的太高,眼下也就是趁着他还在这个位子上坐着,赶紧的把三号舰的订单给确认下来,不然等他回来也许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这笔购舰费用说不准就鸿飞冥冥了。
随着三号舰的订单明确成‘交’,老李终于在王伯良艰难的游说下,接受了北洋水师战舰“统一制式”的概念未来在水师筹办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在外国厂商订购的战舰皆以三号舰的设计为根本,统一火炮口径,不再谋求类似定镇两舰那样的巨炮,而是偏重于防御能力。
虽说在俾斯麦领导下的德意志帝国并不谋求在海上的权力,以此来与英国达成不成文的默契,但飞速发展的德意志帝国工业却并不甘心就这么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欧洲大陆就这么巴掌大点的地方,就这还塞进了这么多的强国,尤其是欧陆政治气候风云莫测,只有将眼光放到全世界。伏尔铿船厂能够在定镇两舰报价如此之低,并且野心勃勃的涉足世界海军舰船军火贸易领域,未尝不是有这种打算。
对于德方而言,王伯良的三号舰设计火力未免有些太过薄弱,但考虑到并非是大吨位的铁甲舰,在巡洋舰的设计中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