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画饼  帝国黎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四十五章 画饼 (第3/3页)

出类拔萃的,至少在远东目前这样类型的战舰非常适合清国海防使用。

    最重要的是德方非常看重这款设计,为了达到说服李鸿章的目的,王伯良采取了“以外治内”的曲线政策他详细的说明了此类战舰的优劣之处,更是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装甲巡洋舰的概念。当然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就算造出装甲巡洋舰,其‘性’能恐怕也是高不成低不就,不过汉斯们就是吃这一套,毕竟就算德国人自己对于大型铁甲舰也是心存疑虑目前海军界流行的还是超勇扬威两舰那种“概念舰”。

    李鸿章对德意志帝国有着莫名其妙的好感,相对于其他国家的驻清国公使或是外‘交’人员,巴兰德公使也许是最受老李欢迎的。对于德国人,尤其是来自德国的军工技术建议,李鸿章是非常重视的,这也是得益于德国对清国军火贸易的优良信誉。

    当然仅仅有德国人从旁游说也未必能够说服老李,最终还是落到银子上毫无疑问,这种“统一制式”的方式是建设一支舰队最为省钱的方式,并且更为省钱的还在后面的维护和升级上。这也是伏尔铿船厂敢报价如此之低的缘故,在造舰过程中可以使用大量的标准部件,可以节省非常可观的成本。

    李鸿章控制了清国对外订购战舰的权力,哪怕李鸿章在丁忧之后不再任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凭借他的政治地位和资历,一旦对未来清国对外购买的战舰提出质疑,这对于具体经办人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风‘波’国内不同于国外,对于战舰这种东西连洋鬼子自己都说不好,更何况国内这些只会舞文‘弄’墨的痞子?原本历史上的济远号所引发的争端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件。

    不管慈禧太后心中对于国防有着如何的考虑,慈安太后突然暴毙,恭亲王便成为她在权力场上最大的对手,更何况保守派们一直视慈禧太后为最大的靠山。清流洋务之争向来是这个‘女’人手中最大的筹码,她心中如何去想,如何去做,除了已经知道结果的王伯良之外,谁也很难准确的揣测出来。

    李鸿章算是站在权力场上最为顶端的‘肉’食动物了,知道的信息自然比手下的马仔要更多,心中更多的倾向于洋务清流还是这么平稳制衡下去,毕竟这样才会更符合皇太后的心意。按照老李的盘算,北洋水师肯定是要建的,只是受困于朝廷内部政争,这个时间可就拖下去了。

    只是李鸿章并不知道唯独王伯良却是非常清楚,慈禧太后的大寿被法国人给搅黄了,这也由此让慈禧太后加快了收拢权力的脚步。无论是清流还是名义上洋务派的大后台恭亲王,全都被她借着这次战败一锅烩。

    以一次大寿为代价换来无上权力的荣耀,王伯良不知道慈禧太后心中是如何感想,不过这倒是让一直停留在奏章上的北洋水师迎来了‘春’天。他不愿意过深的牵扯到清法战争中去,缘由便是在此,不过他也不会坐视让法国人好受,更不愿意看到日本人从中趁火打劫占便宜……

    “算起来,一艘战舰所搭载的各种口径的火炮武备的价格,差不多能够占到整艘战舰造价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之学生船厂内的工人人工比之欧洲要便宜,以及造船所用各种材料在钢铁厂建立起来之后皆可实现自产,算起来三号舰那样的设计真正建造出来,学生估算一下应该不会超过五十万两白银……”

    王伯良一边说话应对周馥和薛福成,一边在脑海中快速思考盘算,这战舰决不能白捐,什么东西若是来的太过容易,日后难保会有人动一些歪心思。捐建战舰,而且还是大型主力战舰,朝廷自然会有诸如加虚衔之类的荣誉赏赐,但王伯良更为看重的是由此能够撬开国内战舰自销的‘门’路。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要是真拿出来虽非易事却并不是做不到,但这些都是要建立在钢铁厂和造船厂能够顺利建设起来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也只能求助与外购洋人船厂……这些都需要时间,是以学生并非心疼银子,而是眼下确实无法做到,若是一切都顺利的话,也许五六年之后学生船厂便可以拥有这种能力。当然若是像温子绍所捐建的炮舰,学生船厂明年便可以造出全铁船体的炮舰,不过这却非学生所愿……”

    薛福成听后点点头,他多少也清楚王伯良看似是随和之人,上能够在李鸿章面前献言献策,下也能与手下兵勇喝酒赌钱,不过却是一个内心高傲之人。对于温子绍所捐的炮舰,虽然有刘坤一、张树声等地方督抚在奏折中说得天‘花’‘乱’坠,但却是入不了王伯良的眼界的。

    “温瓞园捐赠一艘炮艇便得了朝廷赏从一品封典,若是能够如心田所言,将来四五年之后捐造一艘可供北洋水师编入主力战舰的话,相国大人必定不会让心田吃亏……”周馥郑重的说道。

    王伯良摇摇头说道:“捐一艘战舰并不算什么,据学生所知那温瓞园虽是当地名‘门’,家道却并非巨富,其为广州机器局可算是殚尽竭虑,也许他捐的船限于其眼界可能不怎么样,但此人学生却是极为佩服的……不过学生以为建设一支海军,尤其是像我们大清这样后起而追本身却并无多少财力的国家,在海军序列中添入的每一艘战舰,都需要慎重考虑,确保它能够有非常强的战力同时,也要注意日后的维护费用……”

    强调降低日后维护成本,一直是王伯良在北洋水师筹议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条目,这与李鸿章及其幕僚所强调的购买如何强力而又便宜的战舰太不搭边了。不过这个概念显然很快的被李鸿章所接受,一来在国内确实找不到比王伯良更厉害的海军专家,二来明显摆在那里的维护费用血淋淋的告诉老李一个残酷的现实买战舰难,保养战舰维持其战斗力更难,前者是一榔头买卖,后者则是天长日久的小刀割‘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