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八章 捆绑的联盟  帝国黎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四十八章 捆绑的联盟 (第3/3页)

棋不定的样子心中就直来气,不就是坑盛宣怀一把么,用得着这样前怕狼后怕虎?别说胡雪岩和盛宣怀本来就是冤家对头,就是王伯良他自己若是被盛宣怀招惹了,不照样用枪顶着盛宣怀的脑‘门’抢了几万两银子?!

    “过冬?!”

    “不错,是过冬!”王伯良肃容说道:“现在‘春’茧已经收购完毕,夏茧的情况亦可窥其一二,不知老哥对今年的生丝买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胡雪岩听了后面‘色’一垮:“若说去年老弟说的那些,哥哥我还不大相信,今年算是信了!”

    一年蚕茧收成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春’茧,‘春’茧的质量和数量远远优于夏茧,现在‘春’茧的收购完毕,等到八月份的时候夏茧的收成也就大局已定。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来看,今年算是蚕茧的丰收年,相对应的生丝产量差不多在八万包左右,不过一目前‘春’茧的收成和夏茧的情况而言,生丝产量明显达不到生丝商人们的心理预期。

    若是以前胡雪岩还未与外国丝商对峙之时,生丝产量大幅减产自然是对整个桑蚕养殖到缫丝乃至运销整个产业链的一场灾难,但现在由胡雪岩挑头与外国丝商对赌生丝价格,这样的减产反倒是清国商人非常乐于见到的局面。

    不过令清国丝商感到非常困‘惑’的是,生丝的价格并没有因为生丝产量减产而提升,一方面由于胡雪岩对外国丝商采取了更加软化的策略,只是略微的抬高了一点生丝出口价格;另外一方面外国丝商求购的心态也许看上去很积极,但并没有到火烧屁股的水平。

    清国的丝商们感到有些困‘惑’,不过对于一些手眼通天的大丝商而言,多少从洋人那边打探到了一些消息欧洲的蚕丝获得了丰收。即便是这些手眼通天之辈,对于这样的消息也是有些‘摸’不到头绪,什么时候欧洲还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了?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

    这些大丝商们所得到的消息对于胡雪岩而言并非是什么秘密,他知道的比这些同行还要更加详细,同样也让他更加感觉到危险的来临去年在见过王伯良之后,胡雪岩便向日本派出可靠人员去考察一下日本的桑蚕养殖业和缫丝业是否如王伯良所说的那样可以威胁到清国,当然他得到的最后结果虽然没有王伯良所说的那样耸人听闻,却也是让他感到心中发冷,最后便是派人去了意大利,最后的消息更是让他感到有些绝望……

    其实能够像胡雪岩这样做到向世界各大生丝出产国派员考察的大丝商有很多,但是他们的眼界和格局都实在是太小了,他们的眼睛莫要说盯住整个清国市场,还不如说他们盯住的江浙地区而已。诚然清国最为顶级的生丝出自江浙,产量亦是以江浙为尊,但在广东等地的发展亦是非常迅速,而更为迅猛的则是王伯良的老家安徽。

    在杨瑾臣的运作下安徽逐步开辟出了更多的桑蚕养殖基地,更是采用了欧洲现成的技术引进了更为优良的桑树和蚕种。王伯良也许会将注意力转向重工业,杨瑾臣却将桑蚕养殖乃至缫丝整条产业链视作是自己未来的根基,可以预见照着杨瑾臣这种劲头干下去,或许在丝织方面受限于安徽本地的传承和发展水平赶不上江浙,但在生丝产量压过江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王伯良点点头:“两个月之前小弟我便已经向老哥通报过欧洲那边对清国生丝歉收影响的报道,意大利那边小弟虽然没有派人去实地考察过真假,但在洋人的报纸上的报道和今年的生丝价格和买卖成‘交’上来看,洋人对生丝的产量确实是不怎么太过在意的……”

    两个月前‘春’茧收成基本上已成定局,消息反馈回欧洲后,在欧洲的一些报纸上便刊登了与此相关的消息和报道,不过欧洲对此的普遍反应是“伦敦和欧洲大陆市场能够不顾清国的歉收……”。

    其实生丝歉收对于王伯良而言从短期来看并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毕竟机器缫丝的质量固然比不上名满天下的湖丝,但却可以超越市面上九成以上的土丝,而且更有利于存储。况且洋商对于土丝的收购热情并不是很积极,却让王伯良可以从中受益作为囤积生丝蚕茧联盟的“总瓢把子”,胡雪岩手中到底压了多少存货,王伯良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一万包以上的数量绝对是少不了的,这可是压了至少四百万两以上的银子!

    事实上胡雪岩手头的存货正如王伯良所预估的那般,总计差不多在一万两千包左右,这还是他听取了王伯良的建议向洋商出售了大约四五千包之后的结果。两个月前王伯良将报纸邮递给胡雪岩之后,胡雪岩立刻叫人去验证这个消息的真伪,得到的答案真的是让胡雪岩感到极度的失望,他没有想到王伯良以前对他说得是有些夸张,但其所造成的结果并没有什么缩水。

    “虽然生丝减产已经成为定局,但老哥我却没有继续下发定金……只是不少丝商却在江浙各村镇广发定金,如此一来老哥所为终究是要受人诟病……”胡雪岩有些为难的说道。

    向育蚕村镇预先发放收购定金是这一行的规矩,王伯良倒是对此有所耳闻。本来这个规矩并不是很显眼,但胡雪岩跟洋商对赌生丝出口价格,为了控制货源老胡同志抬高定金数额以此来控制更多的货源,这个定金价格让老胡炒的早就飞上了天。现在作为始作俑者的老胡突然撂挑子不干了,这么高的定金价格却是让别的丝商来承受,当然背后要承受不少骂名。

    “这些大象土狗们还真是不怕死啊!”王伯良冷冷的一笑,江浙地区对于丝商按照其规模自然有所称呼,什么大象,狗都是根据丝商们的家产来划分的,老胡的身家自然是大象中的大象。

    “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想收手都已经办不到了,金嘉记几个大字号为了下定金继续支撑下去,上个月便向阜康钱庄借款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胡雪岩苦笑的摇摇头:“这一下老哥我固然是没有继续掺和下去,但却也是被绑在这条船上动弹不得,手中的生丝在这个价格是一点也不敢大宗出货的!”

    谁也不是傻子,这些大丝商们可以说世代经营此业,胡雪岩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小豆丁而已,若非老胡背靠左宗棠,来头大靠山硬,他们甚至可以让老胡连入‘门’的机会都没有。现在作为“老大”的胡雪岩已经害怕想要退出了,但这些大丝商们可不愿意就这么出售手中的存货,他们早先跟着胡雪岩不就是为了谋取生丝出口暴利么?

    现在胡雪岩想要退出的心思,这些老牌大丝商心底如同明镜一般,他们手中的囤货加起来可比胡雪岩要多多了他们推选胡雪岩当总瓢把子无非是因为老胡的身份背景,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这些可都是虚的,他们的手可比老胡黑多了。

    这些大丝商依托其时代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营建了大量的“老鼠仓”,虽然名头上是五‘花’八‘门’,搞不好十几个仓库的背后主人都是一个名字。胡雪岩自然对此也是很清楚的,不过这种“商界领袖”的感觉让他陶醉的很,他自然是装作不知道。

    现在胡雪岩想要退出,他手里的一万两千包上下的生丝存货一旦出手,绝对会让其他丝商面临生死绝境。这些丝商便想出了“抵押捆绑”这么一个主意,胡雪岩不再参与夏茧定金收购,但亦是不能大宗清空手中的生丝存货,大丝商手中未必会没银子,但却宁肯向阜康钱庄借贷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为的便是绑住胡雪岩让他不敢轻易出货,以此来稳住目前的生丝价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