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高台拍卖各有招 (第1/3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高台拍卖各有招
“怎么是用金子来交易?“赵括听到小吏的吆喝声,很是奇怪。 毕竟,这是战国时代,是一个货币体系很不发达的时代。 人们交易的法式,还主要是以物易物,而不是使金用银――战国时代金银等价,而金子因为更便于销切割,而成为了主要的硬通货币;所以一般大宗的交易、君王的赏赐多以金为记。
“这是那吕不韦出的点子:为了公平起见,军市之中的交易皆用各种金银铜钱结算――其实那些商人们要换金换银,都要到我军市中设的钱库――我们还能从钱库那里赚上一点儿小钱!”缭子解释道。
“是啊,中原各国的钱币虽然各有不同:齐、燕两国使的是刀币,魏、韩用的是铲钱、纺钱,楚人有他们的鬼脸钱,秦人开铸半两钱――而我们赵国则因是中原腹地之国,与各国多有往来,刀币、铲钱、半两皆有铸造。 可是所有的铜钱都是与金银一下,按重量计算价值。 只要大商小贩们能大略辨识金银铜钱的成色,手中有称重的称儿,各国货币到他们手中,皆可以用。 ”赵括对吕不韦想出原始的“银行”之事来,并不感到惊奇,他的心中却在想着在这个进代的货币价格体系中,如何才能把“银行”办得红火。
“如果在所有军市建立这样的钱库,并允许商人们用钱库发行的凭证兑换钱币,那边地商业不但不会因为军市的建立而萎缩,反而会因为便利地交易方式而更为发展――这个事情要找吕不韦商量一下。 让他想出个具体的细则出来。 ”赵括接聚精会神地思考着,却被又一声吆喝给打断了。
小吏撑长了脖子,大声而卖力地吆喝着,活像是打鸣的公鸡:“好上的狐皮,起价三张两金。 谁要谁要?”
可是台下众中原商人个个面无颜色,那无动于衷的样子,马上让赵括等人想到了“呆如木鸡”这个词儿的意境。
“草原上的消息传得快。 我赵国边郡禁卖铁矿地事情很快就传遍了草原大漠。 那些原来靠着铁矿石换粮的匈奴部落今儿都改成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