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高台拍卖各有招 (第2/3页)
皮贷换粮了――这原本可以卖上三金一张地狐狸皮,现在也就值个两张一金了!”在赵括跟前。 一个身穿胡人衣裳,却操着一口正宗的邯郸腔的商人不屑地看了看台上小吏的吆喝,轻蔑地说道。
“是啊,当我们是冤大头啊!”随着那打破沉寂的一声,又有人发表了自家意见。
“这回子我们这些做珠宝、皮草生意的人可发了――上等的羊脂美玉、五色地玛瑙,还有平时不得见珍禽异兽的皮毛,全都被咱们的马服君的一道政令。 给一石惊起千层浪,全‘砸’出来了!咱们这回子能大赚上一笔,还真要托他马服君上的福啊!”又一个商人把小胡子一捻,眉飞色舞道;显然,这回子他靠着赵括的禁令,吃得个肥肠满脑了。
“还是按现在的行情,二张一金吧”台下终于有人起哄了。
这一声吼地不打紧,却在台下炸开了锅。
“对对。 二张一金、二张一金!”那人话音才落,便有两三人随之附和起来。
“就是啊……要是五张二金,我就全要了!”更有贪心的商人乘机想用四十金地低价,把狐皮收了――要知道,光是百张狐皮的软毛所拼缝出来的裘袄,在邯郸都能值上近三十金。
“这是怎么回事?”赵括着这个阵势。 便想起来后世所谓的拍卖。
“不是说了吗,我让这些各地来的大小商人们在这里排队等着上去台交易。 然后他们到了台上,在管事的小吏协同之下,向台下众商自报贷价。 台下地商家觉得价钱公道了就向小吏应一声,表示自己要买。 如果那是奇缺的货品,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叫价更好的人,小吏就记下出价更好的人……如此,叫价最高的人便能得到他想要的货物,而卖主也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不过,要是像那个匈奴人。 把自己的那一些都烂市了的皮货。 高估了价,让小吏喊出来了――结果就引来了精明的商人们地阵阵嘘声。 ”缭子满面红光地向赵括解释着。 他可能他想出的这套管理之法,颇为满意。
缭子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