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下)  东周末年有战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下) (第2/3页)

终保持着自信的淡笑。

    正当胡骑按部就班地转身、取箭、拉弦、搭箭之时,赵骑的新动作。  立刻打乱了他们地步调。

    赵国骑兵一手把矛杆一竖,放在马背上地搭具上,一手取出弓、箭……

    还不等胡骑放出第二羽回马箭,赵骑就已经放出一矢,直直冲上胡骑--要不是只有箭杆没有箭头,那些中箭的胡儿已经成了箭猪。

    “诸位,这便是我要交给大家制法地具装骑兵了!”赵括大方的说道。

    “哦!”眼前的显示不能不让众东胡酋长信服,相信赵括给他们的是可以横行草原的强大骑兵,是赵国最大的诚意。

    要知道在这个使用冷兵器时代,骑兵,特别是装备齐全的骑兵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后世之人甚至极为推崇地认为,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兵的战力足以能抵得上二十名同样是训练有素步兵的战斗力。  如果按这个比例计,匈奴的三十万控弓之骑的本事竟能抵得上六百万中原步兵。  当然,匈奴骑兵是无马蹬的原始的骑射之兵,就是算上骑兵固有的两大的优势:速度所带来冲击力与机动能力,也只抵得上三名中原步兵――这还是在大规模的野战中可能体现得出来,真要是硬碰硬对攻起来,这个时代的骑兵甚至可能不抵一名最低级的弓箭兵。

    而赵括展示给东胡人的正是那种以一当十的后世骑兵――这些骑兵实际上就是他从后世“偷来”的骠骑、骁骑等功能细化的骑兵的总合――看起来是威风八面、风光无限,对阵这个时代的骑兵也是轻松获胜,而且功能全面。

    可是仔细一想,就能知道这样的骑兵地全能。  就意味着所有能力的贫乏,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骑兵只适合与如草原这样的千里平砥上使用,到了山地,甚至于浅丘都不会被已经成为古董的老式战车好得了多少。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赵括才放心大胆的把中原才出现不久地新式武器“送”到东胡人的手中,让他们用这样地骑兵去对付目前相对强势的匈奴人。  即使这种骑兵的制造技术扩散到匈奴一方,他也不用太过担心――这样的骑兵也就只能在还是蛮夷之地的北方地区逞得一时之勇,正如在另一个时空中的“五胡之乱”一样。  重甲的具装骑兵始终过不了几条大河,翻不过几座大山。

    “要打。  那也是东胡与匈奴在草原上大打出手,相互牵制消耗――说到消耗……”面对众东胡酋长,赵括依然是笑面以对,只是他地笑不是出于对胡人的尊重,而是发自内心的窃喜之悦。

    东胡人的后代,鲜卑之流所依仗具装骑兵能够成就一番武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生活在东胡旧地上的鲜卑人已经半牧半耕的时代。  他们已经有能力负担得起装备近万如吞金兽一般的具装骑兵――单从这方面说来,拥有万骑具装骑兵地五胡诸国倒还真是与战国时代中原的万乘列国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了。

    以现在东胡诸部的势力,大部最多能装备百多骑赵括奉上的骑兵,而小部最多能备上数十骑甚至更少,最多能用于自保;加上东胡诸部本就比匈奴更像散沙,不可能发挥出这种骑兵的真正威力――大规模骑兵军团所向无敌的冲击力。

    光是要维持这样地骑兵队,就已经让东胡人要勒紧了裤腰袋过日子,就更不要主动挑衅赵国――一旦损失起来。  哪怕是数骑人马,那也会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无形之间,东胡的势力也就被这种超越时代的兵器给虚耗了――对于可能将来的战争中发觉这种骑兵的威力,进而模仿学习的匈奴依然是如此道理――生产方式远远落后于中原的匈奴也没有能力负担这种军备竞赛。

    “可是一旦被拖了进来,便如马陷泥沼,越陷越深。  最后不能自拔……”面对东胡人的喜笑颜开,赵括也只能报以微笑,可他的心中却是冷冷暗思,觉得自己也随波逐流,沦为阴谋家了。

    至于这样地骑兵会不会进一步扩散到秦燕两家赵国地大敌那里,赵括倒是不很担心,一来是因为可以预见的长平之战基本上就是一场可以定立天下地旷世之战,只要经历此战,中原地区大统一的大势必定在秦赵两强之一手中得以实现;二来,赵括“送”给东胡人的技术有所保留。  他没有把轻便结实的冲压式胸甲这样的“高科技”教给东胡人。  同时也没有把直刀、弯刀、长槊等要经过百多年的时间,千百次战争的检验。  无数生命的血祭,才大浪淘沙露真金的一整套骑兵装具和盘托出,教给未来可能成为敌手的东胡人――等到东胡人学有所成时,只怕统一在一面大旗下的中原军队已经开始牟取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路,经营西域了,哪里还会忌惮区区一群半开化的牧人。

    “马服君真要教我们造出这样的精锐重甲之骑?”包括拓拔酋在内,赵括身边数名胡酋皆巴望着问道,生怕赵括为了结盟之事,用几套骑兵装具来诓骗他们这些书读得少的“老实牧民”。

    其实从楼烦白羊王被赵军生擒之后,赵国有一种强大的新式骑兵的消息就不胫而走,流传于到了草原上,只是口口相传有误,被吹成了无坚不摧的神兵利器――当然,有点脑子的众胡酋多半不会信这些以讹传讹的鬼话,不过还是对赵国新骑兵多少有点畏惧与羡慕。

    如今不光是得见传说中的骑兵,还能从赵国边军那里学会这种骑兵的制法,用来武装自己,保卫草场、水源,甚至有了与匈奴骑兵一较长短的本钱,众胡酋能不个个笑开了眼,连声称赞赵国慷慨大方,赵括重义守信,要公推赵括为盟主之类的严辞也就顺理成章的发了出来。

    “我不过是赵国地方大员,怎么能当我家王上为盟主呢?”赵括挥手做出个推辞姿态。  然后言道:“不如大家奉我赵国王上为盟主,我等做个同辈,共侍盟主如何?”

    又是个金蝉脱壳,把责任推给赵王丹的同时,还把将来可能被国中政敌治了越俎代庖地罪名给洗清了――在官场上混迹了这么两年,赵括的棱角也被磨去了不少,行事也知何时圆滑何是固执了。  渐渐地显出了他的如玉本质。

    “好,好!”拓拔酋长本就好大喜功。  一听不用屈居于他人之下,当个二号人物自然高兴地很,心中还得了便宜还卖乖地暗骂赵括怎么不早点这么说,害得他费了老大气力,却偷鸡不成反蚀米的丢了脸子。

    眼见拳头最大的人都点头了,一班胡酋也就争先恐后地叫起好来。

    “诸位,诸位。  今日之后,我便向每部中排出工师二、三名,手把手的教会大家部中的工匠制作马具、铠甲地技艺,直到学成为止。  我早就听说东胡人心灵手巧,会做铁矢铁刀,想来学会马具、铠甲的制法也不过是朝夕之间地功夫,诸位也就不用着急了!”赵括挥手安抚众胡儿,让他们守守规矩。

    一听人人有份。  永不落空,众东胡酋长便像得了皇天上帝的令一样,乖乖地排列成不太齐整的队列,猴急得等着登台与赵括告天结盟,捞取实实可以拿在手头的好处。

    “马,马服君……那。  那么小人怎么,怎么办呢?”左谷蠡王见着众人一脸欢喜,便想趁着赵括高兴,求他放了自己,可又把惹恼了赵括,一个不高兴就被赵括当成了牺牲,祭了天地祖先。

    后世中原有为帝王、堪为柱国的守边大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法子颇多,总结起结起来,大约可以说成鼓动各民族对立,等到适当时候出来调停。  支持一方。  打压一方,瓦解大部族。  推广宗教,控制思想,同时控制货物进出草原,在草原维持一个各部落不战不和的局面,如用温水煮蛙地方式慢慢削弱甚至消灭掉对自己有威胁的草原部族――这此东西除了宗教一项,赵括因为中原也没有成熟的宗教不能尝试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