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庙算待运筹(下)  东周末年有战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庙算待运筹(下) (第1/3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君臣庙算待运筹(下)

    依如历载,韩国新任上党郡守冯亭在经过千思万想,权衡各方利弊得失之后,最终决定率领上党十数万军民,连同其治下的十七县韩国飞地一起并入与与秦国旗鼓相当,难分高下的赵国。

    冯亭的使者一到赵国,便秘密求见了赵王丹,把上党这份大礼奉给赵王丹。  可是送到嘴边儿的肥肉,赵王丹却不敢张口中吞――平日虽有些昏聩荒yin之举的他也知道事关重大,而且是牵扯到赵国争霸天下,胜负兴亡的大事,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拿得了主意,做得了主的――就得算是最后要由他拍板定案,可是一向责任感不怎么样的他,还是决定从谏如流,多听听朝中重臣,室宗长老之说,与他们共同分担一下责任。

    “‘吏民皆发于赵,不乐为秦。  有城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哼,王上信吗?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走着走着便被从天而降的干肉砸到了身子――这种好事……臣只怕就在梦里见过吧!”平阳君赵豹一面重复着使者的说词,一面话中有刺地讥讽他的王侄赵王丹,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赵并上党一事表面上是扩地开疆的大好事,其实是福是祸还另有一说。

    平阳君赵豹是赵王丹的叔父,他在赵国虽不如赵王丹的另一个叔父平原君赵胜,食客三千、门庭若市来得风光,也不如赵胜贵为相国来得有权有势,却因为为人忠厚。  行事谨慎,在赵国宗室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别人地话赵王丹可以当成是耳旁风,是别有用心,可这位素以中正而闻名的叔伯长辈的话……那可就不能不细细琢磨一下了――此话分量之重,简直就是在赵王丹的心中投下一颗可以激起千层大浪的大石。

    赵王丹知道他的叔父只说了半截子话,便又装作糊涂的样子,向赵豹问道“人家上党军民不是说了。  他们皆认为我赵国地德行信用冠于天下,所以才愿意归顺我赵国吗?这不发一兵一卒。  便又得领地,又收领民的地大好事,怎么会是福祸未知呢?”

    赵豹看了看王侄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便孺子可教地对赵王丹轻轻含首,认真按自己先前的思跌向赵王丹认真分析道:“秦国一改蚕食韩国的方略,改为拦腰截断韩国,隔绝两地之间的联系。  定是认为先占领野王上,又得南阳之后就可轻而易举得到韩国的上党,吞食韩国大片土地。  ”

    “对,的确如此……”赵王丹点头认同道。

    “那么韩国,韩国面对强过它十倍、百倍的秦国又能做呢?拼死抵抗?”赵豹一连继续言语着,一边摇头道。

    如风中摇曳地烛火一般摇动的头颅已经否定了他的那个假设。

    “韩国是抵不过秦国的……于是只好向他国求援,联兵抗秦!”赵豹一语就说破了冯亭的计谋:“韩国的上党守将之所以不把上党献给秦国,就是想用上党之利诱惑我赵国。  把秦国兵灾嫁祸于赵国”。

    “是这样的!”赵王丹做出极为震惊的样子,又把头一摇,显然是认为赵豹危言耸听,把上党君守想得太过高明。

    自认为是效法圣人,在赵国奉行法家治国理念地大环境下却大搞“无为而治”的赵王丹也不是真的那么“无为”,他始终还是惦记着叔父赵豹口中说的那份“上党之利”。  心中生出了有便宜我不占定会为先辈后生耻笑,笑我无胆无能的念头来。

    赵王丹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很自然地事情,那是因为他的先父赵惠文王对他的“言传身教”,使他产生了不能像父亲一样胆小怯懦,要向祖父赵武灵王个做个大英雄的想法。

    可是他却只是看到了赵惠文性格中的懦弱一面,而没有看到赵惠文王是在千思万虑之后的谨慎行事,只看到了赵武灵王纵横天下的豪气,却没有看到这种豪气的前提是赵武灵王的高瞻远瞩,谋后而定。

    问完了平阳君赵豹,赵王丹又把目光转向了他的另一个叔父。  与他地想法相近。  认为有便宜不占便是傻瓜地平原君赵胜:“平原君……不,叔父以为如何?”

    “平阳君说得在理得很!”面对赵王丹向自己投来的可求支持地目光。  平原君赵胜却一反常态的附和起了自家兄弟赵豹。

    “哦……”赵王丹有点失落得回应了一声。

    “只是……”赵胜又把手一拱。

    赵王丹一听便知赵胜的后话才是重点,方才不过是欲扬先抑,故作姿态,不过是说话的技巧与朝论的手段办了;于是便带着一丝惊喜的声儿,连声问道:“只是?”

    “只是我赵国就算是发百万之军而与他国开战,战至一年数载都未必能占得一城一地,现今儿我们可会坐享其成,白白受用韩国上党城市邑十七处,这样的大利,就这么说不要就不要了,还让给了与我赵国争夺天下的秦人,瘦己而肥他,真是可惜得很啊!”赵胜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去。

    当然,他比只看到上党之利而没有忽略了天下大局的赵王丹又高明了不少,指出上党对赵国争夺天下的重要意义。

    “果然是如此啊,上党之事悠关我赵国的千秋大业啊!”赵王丹一听赵胜之说,顿时觉得底气也足了,腰杆也硬了,说起话来也份量也足了。

    得到了朝中重臣、宗室长辈的赵胜的有力支持,赵王丹可以开始自己的下一步咨询国事了――当然,到了此时。  他的心意已经更加坚定了,他有意收下上党,即使是要冒着可以预见地从强秦手中虎口夺食的巨大风险;所谓的“咨询国事”不过是走走行事,在保全反对派的面子的同时,进一步把“赵并上党”的具体事宜给细化。

    “王上,秦有关中、蜀地的良田为后盾,又可以水路通粮秣。  支援前线作战,并以田地奖赏军功。  再加令严政行,其军力不可小视,反看我赵国……”平阳君赵豹不看众人眼色,也不顾朝堂风向朝那边儿吹,更不揣摩君心王意,依然坚持自己地想法,固执己见道。

    “蜀地的确是好地方。  不过那儿是靠天吃饭,旱涝不定地偏僻地界(当时还没有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