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导游服务必备知识(6) (第1/3页)
§§§第六节卫生常识导游人员在陪同游客的旅游过程中,为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保护好游客的安全,应学习、掌握必要的卫生和急救、护理知识。在旅游中,游客通常可能出现的卫生与人身安全的问题主要有:
一、晕车(机、船)
晕车、晕机、晕船者旅行前不应饱食,需服用药物(最好让其服用自备药或医生提供的药);可能时让其坐在较平衡的座位上;长途旅行中游客晕机(车、船),导游人员可请乘务员协助。
二、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大汗、口:渴、头昏、耳鸣、眼花、胸闷重者会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人长时间地处在曝晒、南热、高湿热环境中容易中暑。盛夏旅游时,导游人员在带团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游客长时间地在骄阳下活动。若有人中暑、可让中暑者于阴凉通凤平躺,解开衣领,放松裤带;可能时让其饮用含盐饮料,对发烧者要用冷水就酒精擦身散热,服用必畏的防暑药物;缓解后让其静坐(卧)休息。严重中暑者在伽必要治疗后应立即送医院。
三、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其症状是上吐下泻,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潜伏期短,若救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发现游客食物中毒,让其多喝水以缓解毒性,严重食物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食物中毒由饮食不卫生引起,导游人员应带领游客在定点餐馆用餐,并随时提醒游客不要食用小摊上的食品。
四、骨折
游客发生骨折须及时送医院救治,但在现场,导游人员应做力所能及的初步处理:
(一)止血
有人骨折应及时止血。止血的方法常用的有:手压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在伤口靠近心脏一侧压迫血管止血;加压包扎法,即在创伤处放厚敷料,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带法,即用弹性止血带绑在伤口靠近心脏一侧的大血管处止血。
(二)包扎
包扎前最好要清洗伤口,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度,绷带的结口不要在创伤处。
(三)上夹板
就地取材上夹板,以求固定两端关节,避免转动骨折股体。
五、心脏病猝发
游客心脏病猝发时,切忌急着将患者抬或背着去医院,而应让其就地平躺,头略高,由患者亲属或领队或其他游客从患者口袋中寻找备用药物让其服用,同时,地陪应主动迅速联系附近的医院或急救医院让医生前来救治,病情稍稳定后送医院。
六、蝇、蜂茧伤,蛇咬伤
若游客被揭、蜂萤伤,导游人员要设法将毒刺拔出,用口或吸管吸出毒汁,然后用肥皂水,条件许可时用5%的苏打水或3%的淡氨水洗敷伤口,同时服用止痛药。导游人员、游客如识中草药,可用大青叶、药荷叶、两面针等捣烂外敷。严重者要送医院抢救。
蛇咬伤处如在手臂或腿部,可在咬伤处上方5厘米—10厘米处用一条带子绑住,但不要切断血液循环。在医护人员治疗之前,用肥皂和水清洗蛇咬伤处,或用消毒过的刀片在蛇毒牙痕处切一道深约半厘米的切口,切口方向应与肢体纵向平行,然后用嘴将毒液吸出吐掉。
当旅行团中有人中暑,食物中毒,骨折,心脏病猝发,被揭、蜂严重萤伤,被蛇咬伤时,导游人员应报告旅行社,并把严重者送医院治疗、抢救。
七、旅途中躁关节扭伤的治疗
旅行中爬山,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或穿高跟鞋上下台阶等,往往会发生躁关节扭伤,又称“威脚”。扭伤后,躁关节行动不便,局部肿胀,皮下痕血,走路时疼痛加剧,影响行程的继续。
发生躁关节扭伤后,要赶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抬高患肢先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以减轻疼痛和皮下出血,然后用活血散痕的药膏外贴患处。
如果有干胶布,可以将胶布自内躁关节上20厘米垂直绕过脚跟部,拉紧,再粘贴在外躁关节上20厘米处。然后再用几条胶布横向从躁关节向上固定,注意只能贴大半圈,以保证血液回流通畅。轻度扭伤的病人休息一会,就可以下地行走,10天后再将胶布去掉,基本能痊愈。
要是旅途中既无药物又无胶布,还可以用一只手握住扭伤的脚躁,另一只于抓住脚趾,由外向里摇晃,再让脚趾尽量向下弯曲,然后使脚尖尽量向上弯曲,反复多次,会有所好转。
如果是严重扭伤,如韧带完全撕裂、躁关节不稳定者,严禁乱按乱揉,要立即送医院做石膏靴固定治疗。
八、旅途中小腿抽筋的防治
小腿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排痊辈,是因为腿肚的排肠肌痊孪而引起腿部抽筋,并伴有剧痛,令人暂时不能动弹。若是发生在游泳时,是很危险的。
旅行时,由于路比平时走得多(尤其是登山旅行),排肠肌过度疲劳,小腿抽筋也是常有的事。
治疗的方法较多,也简单易行,都是以放松局部肌肉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一)旋转法起身而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握住前脚掌,向外侧旋转躁关节,只要动作连贯有力,通常能立即止住剧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