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导游规范化服务流程五(4)  重生在港小小巡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0章 导游规范化服务流程五(4) (第3/3页)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受汉民族古代文化意识的影响深刻,反映在宫观建筑上,比佛教寺院更具有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其建筑的称谓是经演变逐步形成的。道教创立之初的活动场所谓“治”,如汉末的五斗米道在巴蜀地区建立了二十四“治”。它又称“庐”或“靖”,也称静室,先为信徒省过之场所,后变成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为“仙馆”。北周武帝时改为“观”,取现星望气之意。宫,原为封建社会帝王的居住场所。到了唐朝,皇室与道教信奉的始祖老子(李耳)向姓,唐朝皇帝认老子为自己的祖宗,所以祭祀自己祖先老子的道教建筑便堂而皇之以皇室建筑名称“宫”来命名了。

    宫观的平面布局吸收了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根据八卦乾南坤北,天南地北之方位,以阴阳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讲究对称。两侧日东月西,取坎离对称之意。其选址重视风水,以便于“聚气迎神”。结构也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多楼阁,并常用戏台“酬神演戏”,戏台往往与山门结合,上为戏台,下为山门。

    宫观建筑群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神殿是宫观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一般由山门殿、灵官殿、上清殿、玉皇殿、三官殿等几部分组成,并依次排列在南北间的中轴线上。山门殿一般供奉青龙、白虎二神,灵官殿供奉王灵宫,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三官殿供天、地、水三宫。宫观前面大多建有影壁,用来表示藏风聚气或避邪之意。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供奉次要的道教尊神。同时这些配殿还设置有客堂、斋堂、厨房、仓房等生活用房。

    四、园林艺术的讲解要领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各式各样的园林以自己独特的境界扮翻了江山,更展示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与能量。西方人把中国园林称为“世界造园之母”,它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飞明计成《园治)的造园理念让18世纪一位到过中国的英国宫廷建筑师这样评价中国园林”布置中国园林艺术是极其困难的,对于才智平平的人来说,那几乎是完全办不到的。因为这些规则虽然看来简单,自然得合乎人的天性,但它的实践却要求天才的鉴赏力和经验,要求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对人类心灵的全面知识。这些方法不遵循任何一种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随着创造性的作品中每一种不同的布局而有不同的变化。中国的造园家不是花匠,而是哲学家和艺术家。“这段评价是在启发我们园林艺术讲解员应遵循的要领。

    1.讲解园林,要讲到园林中蕴含的哲理和构园法则。中国造园的最高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在造园时要顺应和理解自然,在造园中深化自然美而非人力胜自然,体现出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与自然共和谐的”无为“境界。中国造园历来讲究”构园“,构即构思,构思出让人玩味不已、流连忘返的既可游又可居之园。因为无论百姓还是名士皆公认山水共存的环境是美之极,百姓说”有山无水单调,有水元山枯燥,有山有水美妙“。名人雅士言”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故中国造园非常讲究叠山理水,山水的相得益彰。同时极其重视处理动、静、虚、实、曲、直、显、隐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个复杂的、层见叠出的游览空间。正如一个讲解员所讲:中国园林讲究的以少胜多,以实带虚,经得起想象。由局部想象出全体,由具体形象感受到园艺家的志趣和追求,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小庭院、一片大天地,隽永耐看,含蓄动人。在中国园林中,都设置厅堂、亭谢、游廊。说是室外吧,分明有门、有窗、有顶;说是室内吧,却又满目苍翠,山水人怀。曲折的云墙是围还是寻1?是引,何以阻断了人的视线;是围,却又引导我们寻路探出,渐入佳境。粉墙上的花窗是挡还是透?说是透,为何又要用墙挡;说是挡,为何又要用窗泄。几块太湖石组合堆叠的是盆景还是丘整?是丘垫,为何那么玲珑剔透,无风无云;是盆景,却又可登可探,有山野之气。缓缓流出围墙的曲水,是尽头还是源头?说是尽头呢,为什么却又源源不绝,绵绵而去,藏人石缝,一会儿又出现于汀矶;说是源头吧,却又为什么悄然而逝,一去不返。若说有尽,却往往绝处逢生,别有洞天,步移景异;若说无尽,却又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围墙根上……凡此种种,都显示出中国园艺家们的高妙艺术,让我们处处感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含蓄美和愈品愈奇。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