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甘肃省域特色导游服务(2) (第3/3页)
、长城段落、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场馆和陵园陵区各2处,其他基本类型各1处,其中河西走廊分布最多;遗址遗迹8处,其中包括红色旅游资源5处;人文活动2处,为积石民俗村和庆阳民俗(香包节)。
(二)甘肃省重点自然旅游资源多样性、过渡性、原始性突出,旅游功能丰富,符合旅游发展趋势,部分资源有较强的垄断性甘肃省是我国唯一地跨三大自然区的省份,涉及亚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和亚高山湿寒带多个气候带,景观多样性丰富。在甘肃省,高原的雄浑、大漠的苍茫、绿洲的生机尽可领略,韵味无穷,各有千秋。甘肃省的自然资源以生物景观规模较大,森林公固和自然保护区是珍稀动植物的天然乐园,但主要为区域性旅游资源,其基本类型有草地、花卉、林地和疏林草地,计34处,河西走廊分布较少;地文景观9处,特色浓郁,是甘肃省重点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品牌,以敦煌鸣沙山一月牙泉最为著名;水域风光11处,黄河风情线风光搞脆,功能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浑然一体,别具特色,其中沼泽与湿地2处,冰川观光地2处,观光游想河段2处,观光游葱、湖区3处,温泉2处,有较强的区域性竞争优势。
三、重点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分析
纵观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评价等级与分布范围,甘肃省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1.丝绸之路和黄河这两条主轴上重点资源分布较多。丝绸之路沿线市州(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兰州市、天水市)分布有重点旅游资源64处,占全省重点旅游资源总量的55.2%,其中五级旅游资源7处,四级旅游资源17处,这条旅游轴线包揽了甘肃省的绝大多数人文景观,资源优势明显;在黄河沿线市州(甘南州、临夏州、兰州市、白银市)分布有重点旅游资源33处,占全省重点旅游资源总量的28.5%,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处,四级旅游资源15处,以自然风光取胜。
2.兰州作为甘肃省旅游中心,周边旅游资源富集。兰州及周边市州(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武威市)分布有重点旅游资源34处,占全省重点旅游资源总量的29.3口,其中四级旅游资源17处。
四、甘肃省旅游产品类型和特征
甘肃省有如此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近些年旅游创汇能力和旅游收入均排在全国各省市的后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旅游资源并不等于旅游产品,要使资源转化成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还要取决于资源的特点和可进入性。甘肃旅游资源独具一格,所以可进入性,即资源的开发程度: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景区(点)的游览设施配置情况、景区(点)的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综合配套情况就成为旅游资源能否转化成旅游产品的决定因素。
根据这一决定因素,甘肃省依托以上各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很多相对成熟的吸引人境的外国游客和国内游人的旅游产品。归结起来总体上甘肃省的旅游产品应称为:丝绸之路、黄河、大漠、石窟文化风情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
(一)按照资源的区位分布特征划分旅游产品,甘肃已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线路设计规划是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打造为中心,充分关照与周边区域、省份和全国旅游网络的联动,围绕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选择重点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的。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以国内短线游为,逐渐形成国内游、出境游和入境游三大业务并重的演进过程。中国和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呈现”非常规型“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长期以人境旅游业务为主体,以天水—兰州—敦煌连接起来的甘肃省丝绸之路是唯一担纲的运行产品。进入新世纪,人省长线旅游和省内旅游迅速发展,兰州、敦煌、天水的旅游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巩固,全省渐次形成主要以兰州为中心和集散地的六条旅游线路:
1.西线——河西走廊丝绸古道大漠风情旅游线:兰州—河西走廊—敦煌线,该线路以入境、入省游为市场主体,延伸至新疆,是甘肃省的旅游热线,西部旅游区的主发展轴,线路知名度高,是较为成熟的线状产品。
2.东线——丝路胜迹、寻根朝现旅游线:兰州—天水线,为丝绸之路甘肃段的东线,陇东南旅游区的主要发展轴线,该线路以入境、入省游为主体市场,以省内休闲游、出省游、陇南游的过境地、集散地为辅助市场,延伸至宝鸡—西安线以及陇南山水风光线,也是—条较成熟的旅游热线。
3.南线——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线:兰州—临夏—甘南线,中南部旅游区的主发展轴,线路延伸至九寨沟—成都线,该线路以入境游和省内短线旅游及九寨沟出省过境顺访游为市场主体,是—条旅游温线。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