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求援与为难 (第2/3页)
老粗.美国人运來的那些机械我看过了.虽然有部分是二手货.但大部分应该都是最新式的.”
“沒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掌握并达到使用的标准.而且不趁着美国人的技术人员在根据地.抓紧时间培训我们自己的技术人才.这些机器设备一旦出现损坏.依靠我们现有的力量根本就沒有办法维修.”
听到熊大缜的这个要求.杨震不由的一阵阵的头疼.二百名冶金和机械、机电、物理的大学生.倒是好解决.在沦陷区和国统区秘密召集的第一批人才.已经或是由上海抵达海参崴.或是已经由晋察冀军区秘密转送延安.近日就可以抵达根据地.
尤其留在沦陷区的各个教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除非落水当汉奸.或是取得留学的资格.否则就业很难.而大多数这些教会大学毕业生.虽然在外国人管理的学校读书.但毕竟都是热血青年.沒有几个人愿意当汉奸.况且美国人也不愿意自己教会办的学校.为日本人效力.
在美国政府的默许.甚至是有意无意的帮忙之下.经过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以及严格甄别后.上海、北平等几个教会大学集中的地区.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召集了两千多名应往届的理工科毕业生.
仅仅在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这三所个留在沦陷区最好的教会大学.就招收了四五百名的去年毕业生.甚至不少因为各种原因留在沦陷区的教授.也拖家带口的准备來到东北.
与此时还有大量租界.并有最大港**通很方面上海不同.在北平这个日军戒备森严的华北方面军驻地.将几百名大学毕业生运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尽管很困难.但在平西地区部队的协助之下.总算将这些人平安的送到了晋察冀军区驻地.
为了缓解杨震手中高等科技人才奇缺的情况.杨震在延安期间中央甚至建议他与美国人研究一下.想办法将留在沦陷区的几所美国所属的教会大学动员來东北.由中央负责在各地沦陷区招生.并转运到东北.
毕竟国内的十多所教会大学.除了少数像辅仁大学是罗马教会举办.以及少数是法国人办的之外.大多都是美国人举办的.只要美国政府帮着做工作.迁移这几所大学应该不会是什么难題.
中央认为以杨震目前和美国人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來说.做到让美国政府帮着做工作.并不是一点希望都沒有.如果这几所教会大学真的能迁移到东北來.再加上留苏学生以及东北军区自行培养的大学生.那么几年之内.人才匮乏的局面将得到一个根本的缓解.
为了能争取到美国人点头.中央甚至批准杨震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除了不能干涉内政之外.神学系不许在根据地内招生之外.必要的时候在其他的方面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让步.甚至中央同意.只要这些教会大学同意迁來东北.将不在大学内成立公开的党组织.
尽管杨震也希望能动员美国留在沦陷区的那几所教会大学迁到东北來.但他知道这个希望基本是极其渺茫.如果这些教会大学现在能同意來东北.当初他们就不会留在沦陷区.早就随着国内的大学西迁了.
而且美国政府不是中国的国民政府.这些教会大学也不是国内那些教育部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