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节 土地政策的雏形 (第3/3页)
的手里。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林洲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正是在那些山西商人的资助下,来自辽东苦寒之地的女真人才有了初步的实力跟明朝前前后后的较量了近三十年,最后打败了明朝成了中原的主人。最可恨的是这些人为了利益不顾朝廷法纪,铤而走险的冒着生死为建奴女真运送布批粮草盐铁军械,为了个人的私利损害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这些人的行为已经是汉奸、卖国贼的行径了。这也是林洲最最深恶痛绝的,所以无论如何林洲也是不能让这样祸国殃民的利益集团继续的存在的。对于如何的弱化甚至是打垮山西财团,林洲的心里也是有着自己的计划,当然了这些来自后世的见解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说出来的,否则光是要说服志同道合的臣工们就要浪费大量的口舌,效果也是不一定的好的,还是先做着比较好。
不过现在的山西财团还是比较的守规矩的,即使是想做汉奸之流也是要等到几十年后了,等到建奴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在线人的引见下勾搭上这些山西老抠。不过该打击的还是要打击的,要是等到他们羽翼丰满的话还不知要多费多少的手段。再说现在这种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式的投入和产业化的规模经营,却是能够很好的解决掉一部分因为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成为流民的百姓们,也是能够减少北方的百姓对于淮盐的依赖,加强对于蒙古和辽东朝鲜等地的经济控制,这也是林洲计划中的第一步。
马上也就要进入历史上有名的小冰川期了,到时候连年的水灾、旱灾、蝗灾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都会集中的爆发出来,正是这些自然灾害加重了明朝的经济失血。进而使得明朝国力日益下降和衰退,最终成了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关于农业上的布局也是刻不容缓的,最近几年的天气状况也是预示了小冰川气候的来临。进入万历八年,年初广西大部分的地区普降大雨致使三十余县近八十万人受灾,一月份却是在最不可能的浙江沿海发生大的风灾已有几十万人无家可归,而在北方却是始自去年八月的旱灾,已经是波及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和北直隶,受灾人口多达两千多万人,据说有的地方已经是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种种的情况表明现在有可能会被这些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拖向崩溃的边缘,这是林洲心里焦急的原因之一。
在社会发展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是严重的打击了朝廷的威权,使得朝廷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日渐衰微。这也是后来北方的农民起义发展壮大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得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事业不断的发展,直到推翻明朝的统治。林洲既然是知道这种情况的,那他就已经开始考虑到如何的去消除这个萌芽。
的确,沧州府的土地兼并情况已经是足够让人忧虑的了。根据那些回来工匠的描述,在这个芦苇荡中生活的无地农民有大约两万多人五千户,几乎是占到了柳县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这个长达五十公里,宽约四公里的荒滩滩涂之上竟然是生活了这么多的失地人口,这不得不让人震惊。由此可以想象这柳县的土地兼并已经是到了令人惊悚的地步了,也许一个小小的事件就能够引发柳县的大地震来,那些拥有土地的大财主们无疑是坐在火山口上数钱而已。当然了这短短的时间内,那些个工匠们也是不可能准确的得到真实的情况,但是林洲知道现实可能比这个更让人震惊。
看来,在不实行丈量田亩的话大明朝的两百年基业就会很快的走向灭亡了。作为历史上延缓了明朝灭亡的万历新政,林洲还是多少有点了解的。正是这样回光返照的十年时间,才会奠定了后来的万历三大征,不过也正是这三大征才是真正拖垮明朝的毒药。如何能够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彻底的改变明朝的根本,才是挽救大明亿兆黎民,使他们免于异族蹂躏。
什么样的土地政策才能够遏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林洲的心里也是没有什么底,这也是没有能够借鉴的经验的。后世的那套土地政策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搬到现代来的,这也是有现阶段的百姓的思想觉悟来决定的,在一个,毕竟现在的统治阶级的基础还是以那些地主官僚阶级为主的,所以现阶段决计是不可能去复制那种激进的土地革命政策的。不过林洲记得一句话,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什么样的改革都是前无古人的,也是彻底的颠覆了这个的价值观的事情,可以想象的到会遇到多么大的反对意见。在林洲的心底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来自未来的他是无比的熟知利益的重组所带来的冲击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再说那个已经训练了大半年的第一军也不是真的就是摆在京城的玩偶,关键的时刻那就是皇帝意志的保证。xh211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