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五十节 盐的战争 (第1/3页)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五十节盐的战争
北京西城
在北京城的西半部,有一座巨大的院落,五进的院子结构足足上千间的房屋。院落中的花园面积更是巨大,甚至是连着紫禁城的御花园也是无法比拟的。可是这座院子的正门却绝对的和院子的实质不符,院落的正门也只是普通的大户人家的样式,就是连门口的石狮子也和其他的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却是从来没有人能够真的从这里走进去一窥里面真是面貌。
这座宅子的主人就是现任的内阁次辅张四维的府邸。张四维,字子维,号凤磐,明蒲州风陵乡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隆庆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高拱器重,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拢人心。所以说在今天的这个朝局下面所有的反对改革的异动都跟此人脱不了关系,无论是午门死谏风波,还是勋贵子弟的对抗风波都有张四维的幕后黑手。
张家和王家是姻亲关系,王家就是隆庆帝时期的右都御史王崇古为代表的家族。王崇古的父亲王瑶先后在邓州、湖北襄阳、陕西、河南鲁山、甘肃张掖、酒泉等地进行贸易,积累一定资本后,贩盐于淮浙间。王崇古之兄王崇义则是长芦盐商。王崇古的伯父王文显也是长芦盐商。王崇古的长姐嫁给了沈廷珍,其长男沈江,是随其父活跃于扬越的盐商。
王文显家,原来家中比较贫困,后来王文显外出经商,才得以添置家产,建筑新居,帮助弟妹完婚,使王氏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就连赫赫有名的大学士张四维,在其父辈家境也一般。其父张允龄经商数十年,仅是“产业略增”。后来张四维之弟张四教业盐后,由于四教为人十分精明,尤谙熟经营沦盐、淮盐,加上在京做官的兄长张四维的支持,得以致富。而张四维又在有财力的家庭支持下,官运亨通,最后得以入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这些人官商勾结唯利是图,尤其是林洲更加的清楚山西商人的本质,这就更加的决定了他要打击霸占两淮盐业市场的山西商家,长卢盐场的成立就是为了分化和对抗两淮的盐业生产。用大资本的力量来消灭奸商们的存在。
尽管张家府邸无不掩饰在一遍遍的低调无为中,张四维平时也是低调的一塌糊涂,但是却是无法挡得住那些圈内人消息灵通。
户部左侍郎谭之谦绝对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之人,在皇帝连番的大动作之下,谭家在江南的盐市上损失可谓是惨重。
自从九月底,长卢盐场所产的细盐开始在河南、山东、以及江苏三地销售以来,凭借着长芦盐细如沙白如雪,而且在价钱上还比那些两淮盐地上二成的优势上,在这些个市场上简直是视如破竹横扫市场。仅仅一个月的功夫就把原来的两淮盐生生的挤了出大半去。
那些原来在三省的十家盐商们可谓是损失惨重,每家的损失都以十数万两计。尤其是占据河南市场六成份额的谭家,在长芦盐场的打压下几乎就是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迫不得已下,谭之谦才想到了同样是家族商家的内阁次辅张四维来,一下了朝就直接的找上了他,径直的跟随张四维来到了府邸。
“子维兄,你还有这些闲情逸致来观赏这些东西啊南方的事情都已经是火烧眉毛了,在不采取措施的话恐怕我们山西和两淮的商人们都要去要饭去了。”看着花园中那些神采奕奕正在吐蕊的菊花,谭之谦没由来的一股烦躁涌了上来。冲着张四维大声的说道。
“静远兄,难道急就能够解决问题来了吗”张四维依然是不紧不慢的坐在那里品着极品的西湖龙井茶。
“怎么能够不急,要知道现在每个月我们在三省之地的损失都是数以十万计的,那些扬州的盐商们可是急的都要上吊了。”
“情况家父也是早已来信,具体的是什么情况我却是无从知晓,难道这长卢盐场的盐就是这么的受到欢迎吗他们凭什么能够跟有千余年历史的两淮盐斗静远兄能不能详细的说说”张四维是个异常谨慎的人,没有明白具体的原因从来就不会胡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从来都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人,力求不动而已,动则一击致命。不过却是对于在幕后耍些阴谋诡计比较在行,大明朝近些年的朝政波折多多少少的都跟他有些关联。
“唉这个说来还真是让人百思不解。”谭之谦坐回亭子中,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的说道:“自从九月初长卢盐场开始往河南发货的时候,我们两淮的各大盐商就是已经关注了。他们的盐价定在二百六十文,足足比我们的盐价低了三成,而且他们的盐又细又白很少有杂质,连那些乡下的百姓都抢着要去买。”
“那你们就没有想过降价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